《致爱情》:面包我有,你给爱情就行了

亲爱的安东尼,我爱你。
亲爱的曹文,我爱你。
亲爱的王大锤,我爱你。
……
操盘手,今天爱情少钱一斤啊?分吧!
梁爽的姐姐(李金铭饰)问道。
我们再琢磨琢磨? 曹文(黄明
面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带来的毁尸级诅咒:毕业说分手,《致爱情》(全称《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给了一个妥妥的答复:我们不仅控股七年不套现,还加持到爆仓为止。
顾名思义,这是个从名字到中心思想全然跟《致青春》反着玩的故事:梦想家男主和务实派女主因为性格的极端互补共同经历了常见的艰难险阻,把脚趾头缝儿里的钢蹦都拿出来成全爱情了。按照常理,这当然是不构成爱情合法的条件:健康平安得过日子。于是张大民二世的浪漫主义情怀复辟在了这一对九零后身上,在《致青春》出现男主要出国女主根本知不道这一剧情点的时刻,《致爱情》的男主面对女人需要结婚这个同等重磅的问题头脑一热:假爹假妈哄呗!
于是女主的妈挂了。没错,她挂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张学良都得为了爸爸的江山东北的稳定而放弃嫂子娶个大姐,一个小老百姓对于自己的命运就更没有发言权了,父母吃了这个生存担忧(简称穷癌)产生的戾气炸弹,只是个替罪羊。如果梁爽就贸然跟曹文结婚了,结果很可能就是那45%的离婚率当中的一位。
爱情和面包哪个重要?这是本片继七零后的《致青春》之后发起的再度拷问。20岁这个年纪,除了天才科学家,极少有人能避开这个情劫。女孩儿可以骄傲得回答,面包我自己有,你给爱情就行了。男孩儿可以骄傲得回答,面包我会有,你的爱情给我就行了。嘴瘾总是很容易过,但这个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到底有多少个成功的剧情走向呢?
这件事难倒了全球过半的人,以及编剧。爱情这个词在现实中诞生不过一百多年,张学良式的选择,并没有因为全国人民都能看美剧了而改写。
爱情与面包势均力敌的时刻,母亲的死让面包占了上风。姐姐的一句“爱情多少钱一斤啊”叫醒梦中人。本片并未学习《致青春》在此终结,而是继续发展下去,填补了如何在这种现实主义的悲怆时刻化怂为勇,给爱情一个交代,给穷癌一个本垒打的空白。曹文和梁爽最终当然在一起了,因为所有悲催的经历只占了一半剧情。他们的狗血经历也许无法写成一部新中国民主自由奋斗史,但是两个人做到了在耍嘴皮子说大话之余,用笨拙的双脚踩踏穷癌大船的壮举,他们在生活中的成长成全了错误的时代正确的爱情——无论这件事办得多愚蠢,结尾都值得唱一曲五月天的《倔强》。
面包我没有,但为了你,我得想办法让它有。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