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密室》看“票房黑马”的三大要素

标签:
转载 |
沙发!
上映七天时间,《密室之不可告人》票房已闯过千万大关,两千万似乎已经唾手可得,实现更高规格的黑马神话也并非不可能,在当下竞争惨烈的市场形势下,相信一定会让很多制作公司又羡又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那些大投入、大产出的票仓型大片,虽然看起来票房数字动辄过亿,其实折算掉高成本后能够打平已经算是万幸,多数只是赔本赚吆喝了。反倒是一些有诚意的小成本制作,借助影片本身过硬的素质,加上一点点不错的运气,最终小兵立大功,成为票房黑马,这才是闷声发大财,靠电影赚来真金白银的最佳途径。
但是电影好拍,黑马却难求。每年有多少一门心思奔着“票房黑马”而来的电影,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大浪淘沙,被不断涌现的电影给掩埋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到底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匹货真价实的票房黑马呢?请看以下的分析。
第一、讲好故事,用诚意提高软成本
以2006年内地电影市场开放以来首部票房黑马——《疯狂的石头》为例。虽然仅仅只有三百万的制作经费,请不起任何大牌明星,但是导演宁浩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挖掘影片故事潜力方面。一个多线叙事,齐头并进,又相互纠缠的快节奏故事,抓准了诸如下岗、富二代、底层人民生活等多重观众关注的热点,再加上精确的镜头语言和诙谐而不弱智的台词,迅速通过观众的口耳相传,累积起良好的口碑,最终取得十倍于投资额的票房成绩,成为06年度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
第二、推尘出新,跨界混搭出创意
自从《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之后,给予了许多中小电影投资商以莫大的信心,他们于是开始研究小成本电影的制胜之道。但是一味地希望通过复制“石头”模式,最终只是给华语影坛增添了一大批不好笑也不卖座的炮灰电影而已。一直到2008年,由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湘亲自投资的无厘头穿越喜剧——《十全九美》出现,才暂时终结了“石头”模式的小成本电影风潮,转而开启了另一种,更加疯狂,更加让人看不透的“闹剧”模式。
《十全九美》其实令很多正统的学院派电影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低幼智商、综艺化的电影甚至根本不能称其为电影。但是正是这种结合了电视综艺、网络热点、以及民间语言等多种娱乐方式的杂牌电影,最终却在08年夏天,所有电影人都纷纷闪避的“奥运季”,狂捞五千万票房,成为08年度最大的票房黑马。同时,此后每一年,李湘与王岳伦两夫妻都会依照此模式拍片,《熊猫大侠》、《嘻游记》都先后成为当年度的票房大户。尽管口碑不是那么理想,但是作为商业电影,票房黑马,《十全九美》绝对实至名归。
第三、类型明确,执行度等于竞争力
时间来到2010年,一部《密室之不可告人》以区区四百万制作成本,简单的场景,丰富而且扣人心弦的叙事节奏,尤其是悬疑推理片这一完善的类型片机制,刚一上映,立刻取得开门红的票房成绩,继首周末以650万票房告捷后,在良好的口碑推广下,次周预计可到达1500万,超过两千万票房红线已是触手可及。成为2010年秋冬之交,成色最足的一匹票房黑马。
其实在世界电影市场,悬疑片一直都是最容易成为黑马的类型片种。好莱坞的《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等等,至今都是以数万美元成本博取上亿票房的经典神话。在中国,虽然受国情限制,悬疑片长期受到电检制度的困扰,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的逐渐放开,以及电影编导们的潜心研究,已经找出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类型片模式。
以《密室之不可告人》为例,全片说出现的血腥、暴力镜头都保持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大部分是依靠心理暗示,剧情发展,以及声光影像的作用,营造惊悚、悬疑的气氛。从观影的氛围来看,这种含蓄又有余味的模式其实更加适合中国人的观影习惯。
此外,《密室之不可告人》也首创了中国电影,尤其是类型片,根据万圣节档期定制电影的例子。将这个本来应该是传统的淡季,转换成票房黑马诞生最好的温床。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一匹合格的票房黑马,创意、诚意、执行度三者都是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要在这三点上都做到满分,自然就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时也能获得市场和票房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