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非散记:之二十二
罗汉松林话“罗汉”。
文/扬春生
可能是因为从小受爱国主义“过度”教育的原因,或是我后来尚武成瘾,受金庸老先生武侠情结浅移墨化的影响。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个误区,这就是,罗汉松应该和佛教中的阿罗汉有关,罗汉松还应该和中国武术中的罗汉拳有关,沿此幼稚又极端的思路推下去,罗汉松就应该只有咱中国有,罗汉松也应该只长在咱中国。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数量众多的中国寺院里,多有肌肉发达,双目圆睁,形态不同的“罗汉”护着,且这些罗汉还不是小数,小一点儿的寺院叫护法,大一点的寺院就多达五百到八百之众了,八百是个什么概念?足足一个营。试想,用一个营编制的罗汉来护法,那方丈起码是个团级以上的人物啊,所以说,在官本位还没撤彻底改变的中国,眼下凡大一点的儿的寺庙,多为县、团级单位,中国的方丈是有行政级别的,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从佛学的角度来考察,罗汉本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从印度传入大唐。意译上有三层含意:一是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苦闷;二是说可以接受天地之间的人、天供养;三是说可以帮人超度,使凡体之身的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也就象我们现实中所说的取得正高职称的人(这种比喻不一定恰当,但现实确如此)。罗汉者皆六根清净,烦恼已断。也就是说,修成罗汉者,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罗汉降临人间的使命是随缘、教化度众。
相传阿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下,阿罗汉们纷纷顿悟回小向大,并立志“往世不涅”,帮助佛祖维护大乘佛教义,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找到了他们新的位置和发挥模范作用的平台。“护法”使者这一新兴行当,就是在阿罗汉们顿悟后为求得大、小乘佛教的和谐相处,而开拓的一片新生产业。像中国《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和那匹颇通人性的白龙马,在历尽千辛,功成名就后被如来所赐的“金身罗汉”等不同级别的罗汉称号,都是向佛者潜修得道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的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据唐代《法住记》载,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游化说法,常住世间,作众生福田。罗汉长的什么样?因无经典仪轨依据,罗汉的模样,也就随各时代艺术家对佛的不同领悟来创作。但通常多是剃度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是罗汉的一般形象,同时这种造型,也反映了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的高尚德性。据考证,五代的高僧贯休大师毕一生精气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之极品。目前,流行于世间承佛赦命的十六尊罗汉的法名依次为:宾头卢跋罗堕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阇、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此外,所谓的“十八罗汉”,是指以上十六罗汉外,再增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位尊者。而五百罗汉,则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当然,八百罗汉之说,是近代人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佛教看法的转变,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意愿,而一厢情愿的给传统罗汉群增加的编制而已。
在中国的武术界,“罗汉拳”在金庸老先生出山前,也是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独门拳法,据说早期练罗汉拳和练一指禅一样,一定要童子身,因为一般来说,童子身在武术界是一个更高层次拳法的传承对象,按师祖们留下的遗训,破了身的男人一般练罗汉拳,是不得要领、练不到最高境界的。罗汉拳中的罗汉,本身的含意就是独身的会一种独门拳法的人。罗汉拳发出的一招一式,也和罗汉松一样,形、神、气、、韵、理讲究个“虬”字。想到了罗汉拳,自然又会想到罗汉果,好一味壮阳补肾的良药,不也是出在和罗汉拳并生的云南边陲的深山老林之中吗?所以,在我的知识储备中,罗汉松一直是祖国的国粹,是应该只生长在中国的一种有着“虬龙倕蟠”之气的神树。
可是到了肯尼亚之后,我的这种十分爱国的看法被赤道下的现实狠狠的颠覆了一次。原来在肯尼亚高耸入云的深山老林里,也长满了棕皮龟裂,枝叉虬蠕的罗汉松。肯尼亚山气势恢宏,终年的积雪覆盖在山顶,是东非高原上著名的死火山,也是非洲第二高山,海拔高达5199米。沿肯尼亚山主峰依次攀缘而下的有12条冰川,这12条冰川,象12条周身裹着白稠的巨龙,头朝下,尾朝上,崎岖娓旖,威风凛凛,好好壮观。其中,路易斯冰川和亭达尔冰川好象大太子和二太子,是12条冰川中最大的两条冰川。肯尼亚一语本身就是“洁白”的意思。
来肯尼亚山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动物,而是看山,看神圣的赤道下巍峨的肯尼亚山用巨大的身躯高高托起的白雪,看这皑皑的雪线下愈发厚重的植被和苍茫的森林。肯尼亚山区的植被种类十分丰富,植被一般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真正的森林带是从海拔2000米处开始分布的,在这一海拔高度,雪松是最常见的树木,而非洲圆柏和罗汉松在这里占据了绝对的生长优势。海拔3000米以上,因为气温低,罗汉松让位于金丝桃属树木。依次向上,丘陵草丛之中,生长着斗篷草,老鹳草和各种争奇斗滟的花卉。有巨大的莲叶植物,半边莲,千里光,飞廉属植物等等。那天我们一行人来到肯尼亚山,要不是事先脑海里就输进了“这里是非洲,此地是赤道下的肯尼亚山”的十分强烈的信息,我还真以为我们是置身在祖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或来到了长白山了呢!真的,经过一个上午艰难的攀爬,当我们一个个背着沉重的行囊,呼哧呼哧的大口的喘着粗气,在当地土著向导的鼓励下,又爬过一道山梁,抬头望去,一望无际的雪松、柏树和树冠宏阔的罗汉松挤成的莽莽森林已经把我们紧紧的拥抱着了。透过浓浓的树缝再往上看过去,高高凸起的一道道冰川,卧龙一样攀爬在莽山裸岩之巅,长年积雪的肯尼亚山顶,圣洁得让你不忍放开双目去审视。不仅仅是我,一同到来的同行者,此时都被这仙境般的美景震住了。我不由自主的自汵道:“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呢?”。是啊,在我的印象中,罗汉松是和佛有缘的,罗汉松一直是生长在中国的充满灵性的神奇之树,远在非洲,远在在这紧靠赤道的莽莽林海之中,哪来的这么多的罗汉松?而且每一棵都比我在中国见过的大得多啊!……
直到我把我的奇怪的想法和陪同我们的翻译说过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肯尼亚也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非洲国家。全国3150万人口中,除百分之三十八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百分之二十的人信奉天主教外,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人信奉印度教,余百分之二十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印度教本身就包含了大乘教和小乘教,所以说,早在两千年前在中国的老子和孔子为推销自己创立的学说而坐着牛车四处游说时,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就在成千上万修成正果的罗汉的呵护下,漂洋过海的来到了非洲,来到了肯尼亚。在长达几千年的教派间相互融合中,印度教以其特殊的宗教魅力,争服了百分之二十还要多的肯尼亚人,因而罗汉之说在非洲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许多肯尼亚人对佛的向往和对佛教的领悟比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新人物真的可能要深刻得多得多。
就说这次陪同我们来肯尼亚山旅行的黑人翻译大卫吧,他本身也就是一个印度教徒。不杀生,不越货、不思淫、不作恶的教规教义,在他的眼里,比我们看得可能更厚更重。大卫悄悄的告诉我:你的罗汉松的奇谈怪论一开始我觉得完全是一种臆想和莫名其妙,但细想想又不能说你思考的思路不对。大卫的家境不错,在莫伊任总统时期,他的家族里出过部长一级的高官,所以他从小就受过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系统教育。他说他在英国和中国都留过学,他是搞比较文学研究的,对我的“罗汉说”有点感觉。他说他在欧洲真的没看见过罗汉松,包括阿尔卑斯山和英伦三岛都没有。他说他去南美洲旅行过,也没注意到那里的森林中有罗汉松。他说罗汉松真的可能是一种和佛有缘的神树,佛教在那里扎下了根,那里就会有罗汉松吧。他还高兴的告诉我,就在8月4日,内罗毕小乘佛教中心的和尚般特·.阿里亚万萨向国内外的佛教徒展示过佛祖遗物,内罗毕小乘佛教中心当天还展出了一座佛塔,这座佛塔高89厘米,铸成于2000年5月16日,是为纪念卫塞节于1999年获联合国承认而铸造的,里面装有来自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的佛祖遗物。
2007年11月2日
赤道下·男运动员的手臂宾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