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H的三封信
张北川说明
2013年初夏,我收到初三男孩小H的主题词是"倾诉的心声"的电邮。他寄我的是手写信件的两张照片,落款后面有"于斜阳余晖中"数字。我回了信,未见到他复信。
2022年仲春,我又收到小H的信。在小H的这两封信里,可以看到一个青少年的性心理发育和发展过程,他对亲长与社会的性向歧视的反应,亲人包容态度带给他的温暖,简单的性科学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我把小H的这两封信及我2013年给他的信,转给一位友好分享。对方说:
"仔细看了三封信,真切暖人,甚感欣慰。如果我们成人能在孩子们成长的迷惘期,给予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孩子们就可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每想到这些,我总想起鲁迅先生的疾呼,'救救孩子……'"
近日,小H给我了第三封信,真诚的他诉说了自己的期盼和某些现实。
小H信中落款都是实名,还提到他所读本科和读研的学校名称等。我对这类信息做了技术处理,并且未纠正个别错字和不正确的标点符号。此外,我把自己2013年给小H的信放入了附件。
小H信中的许多信息,反映出成年后的他相当善良。由衷祝愿小H的未来之路宽广、平坦!
1
小H的第一封信(2013年5月)
我知道,这封信来的或许有些突兀,因为我打字比较慢,加之冰冷机器打出的方块字总是不及手写的有感情,所以我采用了此种方式给您写信。由于年龄所限,信的内容可能会有些冗杂,望见谅。
我今年15岁,可以说我一直无忧无虑,喜好自然,平时也爱读些书,生活虽平淡如水倒也多姿多彩。但我的内心偶尔也会灰暗——我是同性恋(起码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我不知道我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是记得从我记事时起,便只会对帅哥感兴趣。我相信每个人的情窦都在初中悄然觉醒,当同学们偶尔会开完笑地说谁和谁好的时候,我便隐约地感到,我是永远不会的。别的同学在青春期会看一些美女的图片杂志,也会给我看,当然我也会歪一下头,随声附和地道一声:“不错、漂亮……”之类的话,但真正吸引我的,永远只会是英俊帅气的男人,而不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女人。在有时回家的路上,同学偶尔会聊起性梦,但我不会,并不是因为我不曾做过,而是在我12岁时做第一个性梦之日起,对象便是男生,以后亦如此。
一开始我并不以为这有什么,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只是隐约地感到我似乎和大多数人有些不一样。后来上了初中,第一次接触到同性恋这个词汇,便很自然地将自己对号入座之后,我依然过着我的生活,不曾关心社会。
直到去年十二月,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去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便对它的导演李安十分感兴趣,便到百度百科搜索,自然地了解到了《断背山》这部影片。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由想到“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别与暗离,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我相信,不仅是这部影片,而是所有悲剧爱情都适用此诗。通过影片,我隐约感受到同性恋在社会中的境地不好,这才开始在网上大量浏览有关新闻、评论。不觉大吃一惊,我没有想到社会对同性恋竟是如此态度。当我看到有人评论德国迟早会亡国,因为现任德国副总理兼外长是同性恋,难免怒火四起,而事后又深感无助。看到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同性恋定义为心理障碍,我当时甚至流下了眼泪,用小刀将那四个字从我家字典上除去。
不过,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温暖。有一天吃晚饭时看CCTV—9
的《子宫日记》,介绍人类时介绍了一对双胞胎,哥哥异性恋,弟弟同性恋,并说明了同性恋的产生原因,似乎挺科学的,是先天的。但我妈妈看到后却说:“有毛病”。我随即反驳了几句,没想到母亲竟谈及色变,我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内心便不由又多了个包袱。
过年时我姐姐(现在上大二)来了,说来也巧,她的背包里有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柴静的《看见》。闲来无事翻阅,竟翻到有一次她做节目,采访的是您,内容好像是和同性恋、艾滋病有关。我便和她聊起了同性恋,不想到她反到开导起了我,说:“人家同性恋怎么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再深入一点,她是个腐女。我当即向她公开了我的事情。她征征地看了我几秒,说:“你确定?”我便向她谈了类似乎3、4、5段的话,随即我俩像打开了话闸,光《断背山》就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起兴,干脆和她又看了一遍。她临走时和我说:“你可千万别和爸妈说。”我说:“我不傻。”当时我就想,或许我是众多同性恋中幸福的一个。
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渐成熟的我心中不时泛起阵阵凉意。有一天我也会长大,也会面临爱情,也会面临父母的穷追不舍。若干年后,当一份真挚的爱情来时,我会怎样?会不会落得个《断背山》式的结局?我不得而知。
或许,我一生之至幸,便是得一人心而白首不相离罢!但想想世俗、法律、人言……一切都仿佛在虚无漂渺间,遥不可及……
2
小H的第二封信(2022年3月)
这是一封迟到电子邮件,我在九年前给您写过一封信,那时我还是一个初三的孩子。
我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探索到了自己的性取向,同时各种机缘巧合知道了您的联系方式,于是给您写了一封信。当时年纪小,还不太会打字,所以是手写拍照给您。当时没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至少希望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算是一种纾解吧,没想到我真的得到了您的回复。但当时也实在不知道该回复您一些什么,便没有再回信。但我读了您的回信不下百遍,在此我想回复您一声迟到了九年的“谢谢”!
您当时给我的嘱托我都记下了。
您告诉我要保护好自己。我在成年之前没有过性行为。即使之后,也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平均每半年都会进行一次自我检测。不光是对自己,我还希望影响身边的人。我在读本科期间,加入了学生处下辖的防艾宣讲团,希望把自己的防艾意识宣传给同学。后来我还成为了这个团的团长,积极组织团员为新生宣讲,宣传防艾基本知识和安全套的用法,向大家科普了“阻断药”和PrEP[张注:指针对艾滋病毒的"暴露前预防措施"]的存在,同时把一些基本的同性平等的思想简单地向大家传播。我们组织了数百场班会,影响了不下3000人。

您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现在我正在国外攻读硕士学位。在这里我见识到了更多元的形形色色的人,对自己的性取向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上学期我还选修了一门名为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的课,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性别研究的知识和“酷儿理论”,受益匪浅。我还打算将同性恋文化作为我的硕士论文的选题。
我要说,这么多年,每当我在做有关同性恋和艾滋病相关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起您。想起您给那个九年前少年回的那一封信,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健康的种子。
谢谢您!
3
小H的第三封信(2022年3月)
我同意公开我给您的信。感谢您给我回信。您的信我仔细读了,我会记住您的嘱托的。
我父母开始提我结婚的事了。我现在就是拖字为上,哈哈!我甚至开始打上了形婚的念头。我实在不想去骗一个女孩子和她结婚。至于向父母说出我的事情,十七八岁的时候还想过,然后这种念头越来越弱。好在他们关于结婚没有提的很频繁,我还有时间。
来到国外后,看到街上有手拉手的老头,看到飘着的彩虹旗,看到......而且PrEP居然可以很方便的从私人医生那获得,真的给我巨大的冲击。说不羡慕那是假的,真希望我能看到这一切在咱们国家发生,哪怕有点苗头也好。
不过我也做不了什么,佛系了。最近不是“躺平”这个词特别火吗,我感觉我慢慢也明白其中精髓了,并不少不努力,而是有的事情根本就没办法。
哎,写着写着就写的有点多了。话说回来,我没想道您会这么在意我的信。如果把我的信放到您的博客上,哪怕影响到一个人的心境,也是好事一桩。
附
张北川致小H(2013年5月)
逐字读了你的信,你还真是个小小孩呢,信也写得相当可爱,从中可以看到稚气。
对妈妈目前有关同性恋的态度,不要急。你还很小,未来的路非常长,社会会进步的。随着社会一点点进步,你的爸爸妈妈也都会一点点改变。像你姐姐就是一个例子。在十几年前,许多大学生是严重歧视同性恋者的,现在大学生中的很多很多人不就像姐姐一样发生改变了吗?
建议你以后不要再和妈妈讲这件事。有什么压力了,可以告诉姐姐。自然,也可以讲给我听。
国内的教育有大问题,完全是应试教育,生活在这环境中几乎只能适应。对你来说,目前最紧要的是积极学习,努力扎实地学习,同时阳光地看待自己,乐观地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这是很关键的。
希望你一定记住我的嘱咐,不要看不起自己。你没有什么错误。同时在交往中要小心。哪个圈子里都有坏人。目前同性恋圈内也有坏人,他们利用少年的不谙世事肆意伤害少年,甚至故意把严重的疾病传染给少年,这是你应该小心的。
有什么事可再来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