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家孩子在和我内弟家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内弟家孩子口里突然冒出一句话:“我要把它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开始听来觉得好笑,后一想,国产的动画片怎么能有这么血本的话呢?于是在周未的下午,我也陪着孩子看了几集《虹蓝》,发现其问题还真不少。记得最触目惊心的一个镜头是,好像是其中的一个小女侠为了救人,必须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一颗什么仙草,于是这个少侠割开了自己的手腕,将鲜血滴到这颗垂死的仙草上,于是仙草死而复生,虹猫蓝兔们便接着去完成他们的大业。
不知道这些天才的编剧家们,在编排这样血腥的情节给孩子们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知道他们家的孩子看不看这么“有才”的编剧们写的戏?
这些“天才”的编剧家们或许会觉得冤枉,这没有啥啊,虹猫蓝兔们是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完成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都值得,这有啥啊?但是你们灌输的这些东西,可能符合你们的心理,可是孩子们的心理接受能力没有你们那么强,也没有你们那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成长,他们需要生活在他们童话世界里,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仇杀,世界没有那么的阴暗。我建议这些“真有才”的编剧家们没事时,最好能好好学一学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书,可以编出更具真善美的好的动画片来。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编剧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也有一个鉴别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有些文化是优良的,但有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辩证地看待。比如,行侠仗义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武侠书的基调,但里面英雄的行为放在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看,就很不合时宜。你不能为了所谓正义,就把坏人一家斩尽杀绝;你不能路见不平,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你不能因为受到委屈,就揭竿而起,杀人放火,再去占山为王;你不能为了所谓义气,就替天行道,滥杀无辜。怎样弘扬民族文化,我倒是觉得外国人要比我们做的好,迪斯尼的《花木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把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排得那得唯美,那么动人,不只是孩子喜欢看,就连成年人看了都要不自觉地受到感化,没有杀戮场面照样描写征战故事,这就是差距。有时候,看美国大片,大家都觉得这也太天真了,美国人也太糊弄了,多数都是描写了个人英雄怎样克服困难,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即使是最血腥的电影里面也充满了亲情,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生活的太累的缘故,没有那么大的幽默,整天生活在一个人整人的世界中。
还好,中央电视台及时停播了《虹蓝》,网民的建议能够迅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我相信这里面没有所谓有利益之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世界就应该是纯净透明的,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学会大人的奸诈和虚伪,不要从小就心机过剩。停播《虹蓝》虽是亡羊补牢,但毕竟是补了,是值得高兴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