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相声以其能以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言语道尽世间百态,将嬉笑怒骂皆付笑谈中深受世人的喜爱,可以说是我们是听着相声长大的。相声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其独特的讽刺功能,就像花草没了花,气球没了气,全完了,不伦不类了,谁还听你的。如今人们都已学会了明哲保身,谁都不会去捅这个马蜂窝了,于是听起相声来,要么像是新闻联播,面目可憎,像跳梁小丑般地替人歌功颂德,要不就是无厘头的搞笑,对了,是搞笑,应该说是恶搞才是, “再给点儿掌声好不好?”“我怎么听这掌声稀稀拉拉的?”有的更绝,干脆逮着小姑娘叫阿姨、小伙子喊大叔(牛同志就经常这么干,也够可怜的了),或者捧哏、逗哏互相拿自己祖宗八代荤素不忌地开涮,最绝的竟然是在台上学驴叫,那“星”学起驴叫真是嘶鸣震天,忒也地逼真。若处荒山峻岭,你绝不会怀疑是真驴所发之声。相声何以沦落到这种地步?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现在也甭说相声,有哪种传统艺术不是日落西山、摇摇欲坠?《曲苑杂坛》上的片首曲所唱到的”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等等,除了小品还有几天蹦达头儿外,其余的日子都不好过。曲艺的衰落是乃大势所趋。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其形式和内容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审美趣味,都有会走向衰亡的这一天,这是自然规律,相声也不例外。有人会说,这话太偏颇了,现在郭德纲不是挺火吗?试问靠郭一个人的力量能拯救相声吗?只是觉得这个人特油,并不喜欢,就像是他做的藏秘排油广告,让人看了觉得心里不舒服。大师都走了,圈内有名的几个有的改做了小品,有的则去演了电影,当了县长,还有的赶时髦自己办网站。不过说句心里话,他们倒也有先见之明!提前选好了后路,否则他们只能是在一根绳上吊死,一条道儿走到黑。
其实现在小品,包括时下挺火的二人转也是这样一个结局,他们的发源基础就在社会底层,经常会有一些插科打诨,打情骂悄在里面,所以才吸引人,如果他们真正走向台面,不许他们插科打诨,打情骂悄,更不许他们讽刺现实,无疑是把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给断了,不灭亡才怪。经常出差到东北的朋友都知道,他们晚上请你晚上过霄夜的方式最具本地特色的就是请你看二人转了,那里面是什么情形相比大家都清楚。今天就写到这儿吧,不知道又要招多少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