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视荧屏,是家庭剧和军旅戏的天下。《亲兄热弟》、《狼毒花》、《士兵突击》等轮番亮相,搅热了整个电视荧屏,近日,又有两部实力大戏在全国荧屏制造了一轮轮收视狂潮,一部是编年体家庭剧《金婚》,另一部则是军旅戏《最后的子弹》。军旅大戏《最后的子弹》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一轮后,一下子被安徽、辽宁、云南、河南四家卫视上星播出,这样的盛况非常少见。《最后的子弹》可谓今年电视荧屏上的一匹黑马,播出不到才过半,收视便一路高开高走,打败了其他的同期热播剧集,并且顺利问鼎全国卫视电视剧排行榜榜首的位置。我猜想最大的原因在于该剧一改军旅题材的传统模式,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一个关于“和平”与“宽恕”的故事。而在此背后,导演毛卫宁和主演王雅捷各自煎熬的过程也是颇为有趣。
毛卫宁: 用“子弹”告慰母亲
《最后的子弹》全程在四川的深山老林里取景,拍摄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令导演毛卫宁最痛苦的事是:母亲的骤然离世。
在《最后的子弹》拍摄的中期,毛卫宁的母亲突然病危,侍母至孝的毛卫宁陷入两难的境地,母亲了解儿子,托人带口信叫他不要回家,安心拍戏。但是,没有多久,毛卫宁的母亲便溘然长逝,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使得身在剧组的毛卫宁相当痛苦,“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承受着双重的煎熬,可以说在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下完成了拍摄。”
毛卫宁今天面对我们时候依然一脸遗憾痛苦的模样,让人看着不仅心疼感慨。
现在,《最后的子弹》的播出,对于毛卫宁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告慰母亲的。“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好戏,我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最后的子弹》里也承载着我对母亲的思念!”
王雅捷: 宋逸琴让我心力交瘁
作为该剧的女一号王雅捷是通过原著作者凡一平的推荐给导演,进入剧组视线的。此前,源于她拍摄了凡一平编剧的《理发师》。导演毛卫宁说过, “宋逸琴是剧中最复杂也是最难把握的人物”,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年龄跨度和极大的性格落差,并且有不少心理戏,对演员演技有很高的要求。
王雅捷接手宋逸琴这个角色不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除了剧本之外,我还阅读了原著小说《投降》,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我塑造这个角色,在小说中,宋逸琴的出现只是寥寥几笔,但是我必须丰满这个人物,完善这个人物。”在做足准备工作的王雅捷很快地进入角色,但是痛苦却接踵而至。“这个角色太痛苦了,但是她的痛苦是有层次的,和兄弟二人的感情纠葛——对哥哥马一文的恨、愤怒和漠视,对弟弟马一武的深爱、埋怨和无奈。这么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演的时候困难倒是其次的,而是每次当我去感受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会被她的痛苦压得喘不过气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