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农:柏杨,我的那位河南老乡走了

(2008-05-02 08:09:51)
标签:

柏杨

房价

奥运

火炬

功夫之王

甜蜜蜜

马英九

美国大选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亦农日志

 

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于2008年4月29日凌晨平安辞世。在人们都熟睡时,这位老人悄悄离开。他曾撰写的《丑陋的中国人》曾让无数无知愚昧的中国人愤愤不平,在国内外华人界闹得沸沸扬扬。而他的离开,却如此平静而悄然。就像某位老诗人所讲,我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柏杨,河南辉县人。与我的老家河南南阳并不遥远。我们是铁杆的河南老乡。关于河南人,柏杨生前未曾说过些什么。我想在他的眼中,河南人也是中国人,一篇《丑陋的中国人》就已经足够了。

2006年间,我曾集中精力,写过一段时评与杂谈,在时评与杂谈界掀起一些微澜,“亦农老师”的名字也曾在网上风靡一时,还被天涯评为十大评论家之一。有人就曾把我的杂谈文风与柏杨先生相提,我受宠若惊,柏杨是我的老师。2007年夏,我回河南老家,还专门把自己从前购买的柏杨先生的一系列专著拿出来,拂去灰尘,打入背包带回北京。我是想有时间再好好学习,争取写出一些更好的杂谈或时评,可惜后来我的写作方向发生变化,便很少再写时评与杂谈。也就没有时间再认真研读柏杨老先生的文章。

关于杂文类的文章,我所用心学习过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鲁迅先生,上中学时就很喜欢他的杂文。尽管当时母亲提醒过我,将来不要走写文章的路,因为写文章可能会惹出祸的(那时期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少的我依然想将来走鲁迅先的路;另一个人就是柏杨先生,接触柏杨先生,已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耳闻目睹许多事情,是无法用诗歌或者抒情散文来写的。于是除了写小说之外,我想到了杂文。那时候,《丑陋的中国人》在国内一度沸腾,我才知道柏杨,才有意买来他的书看,于是喜欢上这位幽默风趣而又行文犀利的河南老乡。后来也陆续写了些杂文在地方报纸上发表。

再后来因种种原因,我离开河南,漂泊来到北京,因忙于生计,不再学写鲁迅和柏杨。等再读读鲁迅与柏杨时,已是八九年之后的事了。

作家的立世,文笔固然重要,但最终依靠的是思想。柏杨先生研究中国人的劣根性,有其独到的见解。现在许多文人为稻梁谋,歌功颂德的文章写了不少,真正为社会为人民福祉而写的文章则极少。中国缺少像柏杨这样的大师级作家。所以,柏杨先生的离世,不仅对台湾文坛是一大损失,对大陆文坛也是一大损失。

当然,对河南人来讲,我们也失去了一位最优秀的老乡。

 

注:29日当日,我即得知柏杨先生去世,心中有恸,无以言表。至30日,至5月1日,一直不能提笔,但胸中总涌动些东西需要表达出来。至到5月2日晨写就以上文字。不知所语,聊以向老师、老乡寄托哀思罢了。

 

河南老乡 亦农于2008年5月2日晨8:00于京郊哲穴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