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笔立法,民为大(上)

(2006-02-24 17:22:09)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法律

彻底改变了人们许多陈腐观念

我的终生信条是两个字--勤奋

真诚待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执笔立法,民为大

                       --让《产品质量法》的主要起草人纪正昆

                                                                                                    

 

        在八月做《中国质量万里行》"政策解读"栏目时,记者采访过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采访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质量法》),纪司长显得非常激动,他说:"我为这部法律倾注了全部心血,整整5年时间,我一直拿着这支笔,集中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智慧都落在这枝笔上,它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我今年53岁,这一生到现在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起草质量法。"由此,记者产生了再次采访纪正昆的强烈愿望,由于纪司长工作非常忙,直到九月初,记者才有机会和这位中国产品质量法的执笔人面对面。

     

                                                        广东命案记忆犹新

       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发生一起严重的假酒案,10个个体户用甲醇兑水做白酒,造成200人双目失明、54人死亡。在法庭上审判员问:为什么要用甲醇兑水做白酒害死人?他们说:不是为了害人,就是为了挣钱,听说乙醇(食用酒精)可以兑水做酒,甲比乙好,乙醇都可以,用甲醇不就更好吗?这种愚昧无知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该事件影响非常恶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结果枪毙5人,判重刑5人。枪毙的5个人,当时在刑法上没有依据,而且他们的目地是为了赚钱,并不是故意投毒害死人,最后只能比照刑法的投毒罪来处理。

        一个泱泱大国,却没有一部适用于产品质量的大法,这在纪正昆思想中留下很深的铬印。1988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省代表团王书玉等32位代表提出一项议案,建议国家进行质量立法,全国人常委会财经委在审议这个议案时决定,将组织起草这部法律的任务交给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97,新组建仅三个月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10人质量法起草小组,纪正昆就是其中成员之一。

  十几年后,面对记者他说:"当时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相当严重,假冒伪劣造成许多涉及全国的大案、要案屡屡发生,江苏省金坛县一起假农药案就使得山东省、河北省15万亩棉花绝产;河南濮阳假麦苗案,使得上万亩的麦子绝收。1990年,中央七部委集中到温州打假,假冒伪劣的低压电器装上以后电死人、发生爆炸的非常多。当时我们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了40个典型案例,1993年审议时,一些委员气得拍桌子。"种种情况说明,起草一部中国的产品质量法已势在必行。

  直到现在,纪正昆还珍藏有一套宝贵资料,他从198897日产品质量法起草小组成立那天开始记起,一直到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包括所有的大事记以及审议过程的原始资料等。纪正昆告诉记者:"我本来是要写一本质量立法纪实书的,这十多年始终忙碌就没有能如愿,但这些东西我都记忆在脑子里。"

 

                                              假冒伪劣和"七个不得"

         1992年10月10,质量法草案报请国务院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报给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1031号,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第一次审议。在审议过程中提出一个重大问题,即"什么叫假、冒、伪、劣产品?"当时,有关领导提出:"你一定要给我写出四条,什么是假产品、伪产品、冒产品、劣产品?根据性质给予不同的处罚。"为此,纪正昆他们专门进行了深入调研,还把提供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40个案例用假、冒、伪、劣这四个"口袋"分别往里面试装,假和劣能分得出,但假和伪就很难分。最终他们经过反复商讨,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整个法中不界定"假冒伪劣"这个词,但要把什么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规定清楚,然后针对不同行为,给予不同的处罚,这样合起来就是假冒伪劣!为此,纪正昆在质量法里连续写了"七个不得",这"七个不得"就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和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伪造和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不得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纪正昆说:"这些条文我随时都能从脑中勾画出来。'七个不得'就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然后对这个'七个不得'进行一些解释。这是质量法审议阶段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