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途中迷失的人们,总要找一种参照物来为自己重新定位。
正在研究的医疗体制改革,专家们提出了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等,唯独没有中国模式。因为,过去十几年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如果不能说是基本失败,至少不能算是成功。所以要寻找新的参照体系,从头再来。
医疗的全面市场化,我个人的体会是,谁生了病,自己掏钱,反正这些年我们家都是这样的。当年,有专家还曾类比说,美国人用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是我们的多少倍,用以说明我国医疗还不够市场化。
教育收费改革时也是如此。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已有多年,但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没少向学校交过赞助费。据说,许多中小学校收取赞助费,已基本合法化了。专家还曾告诉我们说,美国上大学,每年的学费需几万美元,中国收几千元不算多。
住房也早已市场化,买房是个人的事。房价一涨再涨,还是有人说,纽约的房价如何,香港的房价如何,上海的房价还差得远呢。
不,我们并不只是拿中国与国外相比,用实例来证明我们在医疗、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消费应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2004年,上海房价上涨最凶猛之际,曾有人跟我说,北京是首都,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什么北京的房价连上海都不如?这两年,上海房价滞涨,北京房价奋起直追,也还是差了一点。
好玩的是,就在北京房价向上海学习的时候,有些城市拿北京作榜样。西部某个城市近几年的房价,城区均价从每平方米2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翻了一番,可是该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说:你们北京的房价已经到了16000元,我们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应该是很低的啦。
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学习。但是,为什么我们只学发达国家医疗的全面市场化(高收费),却不学他们基本医疗的全覆盖?为什么我们只强调教育收费(尤其是大学收费)的合理,却忘了许多发达国家高中阶段以前全部免费?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谈及纽约、香港的房价,却故意不提这些城市的人均GDP和收入水平,更不提他们的市场化精髓、城市环境、住房质量和服务水平呢?
同样,倘若其他城市在房地产方面要向北京学习,似也无可厚非。毕竟北京历史性地被赋予了天然的榜样力量。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学着北京怎么高价出让土地、大搞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觉得北京房价是自己城市的几倍而想备加努力,北京房地产还有其他可以学习的地方吧。
譬如,作为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建设。自1998年下半年国家推出经济适用房以来,至今坚持每年都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北京是少数城市之一。虽然经济适用房饱受诟病,但它毕竟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今年起,北京市又提出了建设“两个一千万”保障性住房的任务。
我想说的是,北京在加快供应中低价商品房方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数字化目标,且已开始实施。为什么其他原本以北京为榜样的城市,不能跟进?至少,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公开报道。
还有,广州市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承诺广州房价将会下降。果然,广州房价几乎是应声而落(嘿嘿,快得令人不可思议吧)。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近日发布的《2007年3月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显示:今年3月,广州十区一手住宅首次出现最大降幅,每平方米下跌700元,而中小户型方面更是比2月下降887元/平方米。深圳市市长也公开表示了深圳将调控住房价。
为什么广州市及其市长的做法,其他城市不可以效仿呢?
但我并没有说,北京和广州等城市在房地产制度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堪当我们的榜样。然而,我们急需这样的榜样。我们曾经试图学过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可惜只学了皮毛。哪些人群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应该而且必须保障的,哪些人群是可以交给市场去解决的,如何清晰而不是模糊地界定这些人群,城市政府是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
可是,在房地产市场迷失的人们,似乎连参照物都还没有找到呢。
(文章主要内容已发于4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地产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