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到持北京公交IC卡坐车,不限户口,成人打4折,未成年人打2折的消息时,我有些疑惑。坐一趟车只需4毛钱?市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3个多月过去了,我的疑惑还在。公交IC卡打折能坚持多久?我担心市政府哪天觉得财政不敷负担,把这个公交优先的优惠给取消了。
同样的疑惑,是对北京市推出的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在内的住房保障措施。北京市宣布,到2010年,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占住房供应量的24.8%。对这个真正的惠民措施,我们理应最大声地叫好。
近几年来,北京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这是事实。北京房价存在一定成份的泡沫,这也是事实。但是,我仍然坚持,房价泡沫,不是也不应通过崩盘这种极端现象来消除,而是通过加大中低价商品房的供应来消减。
北京市如此大批量地推出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对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对于消减北京高房价的泡沫成份,对于平抑上涨过快的房价,是有益的。但是,我为何会对此感到疑惑?
勿庸置疑,北京市对限价房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虽然北京市对购买限价房肯定会有若干限制(譬如须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规定年收入和住房面积等),但是,经济适用房的历史告诉我们,搞到一张年收入证明和住房面积证明是很容易的,可能出现的一个现象是,相当一批没有购买资格的人们买走了限价房,大批急需限价房的人们却还在排着长队。
也就是说,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是巨大的,但供应量却是有限的(“两个一千万”而已)。如果不能清晰地厘定购买对象,那么,政府只有不断加大供应量,可是政府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住房“应保尽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当年,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是多么大啊,结果却是政府不得不将购买对象限制在拆迁户等特定人群,以至于出现了网上一个经济适用房的号炒到了10万元的畸形现象。
我的疑惑就是:限价房能坚持多久?是3年甚至更短,还是长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