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十五条实施细则,深圳带了一个头。现在还很难评估深圳的示范效应,究竟影响有多大。
如果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紧随其后出台的实施细则也跟深圳一样,那么,地产商们面临的调控就是1994年以来最严厉的了------一些已经拿了土地但未正式开工,或一期已开发但二期未拿到施工许可证的地产商,因此而放声大哭或向隅而泣,我并不感到意外。
某种程度上,深圳的实施细则给有关部门也出了一个难题。譬如,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解释:国十五条的“ 90平方米、70%”是指一个地区的总量调控,而不是指每一个项目。我曾经在博客中说,按照这个解释,地产商是可以放心的。但是,深圳的实施细则中,90平方米、70%却分明是直接对每一个项目的要求!
我在想,深圳市此时是深谙“讲政治”之三味的----今年的再调控有浓郁的行政调控意味。而所谓行政调控,就不用再解释了吧。
有专家认为,不管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的有关国十五条的解释性文件如何(可能会比各地实施细则更宏观一些),有深圳的榜样在前,几个大城市的实施细则肯定会“从紧”,至少北京就很可能会制定类似深圳的实施细则(可能也会留一个口子:特殊情况报建设部批准)。
倘若如此,地产商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楼上的那只鞋终于落了下来。
国十五条之后的这段时间,地产商在等待之中不乏朦胧的幻想。但假如实施细则出来后地产商们还继续存有幻想,就太不明智了。
有伟人曾发出伟大号召:丢掉幻想,放下包袱。这话对当下的地产商也有借鉴意义。
事实将证明,未来一段时期,谁能最快御下包袱,转身最快,谁就有可能把严厉的调控变成发展的良机,不仅获得生存,而且可能活得更好。而同时,很显然,会有一大批地产商被淘汰。
还是集中精力思考,在“90、70%”时代,如何把产品做得更精细、环境做得更优美吧。幻想、大骂和哭泣是无济于事,也是没有出路的。
还是有必要继续向万科学习。据说,在深圳出台实施细则之前,万科即已开始重新审查修改旗下的数十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王石还派人赶赴日本,力争尽快把他们的小户型的设计方法学到手。万科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总是走在同行的面前。
冷静想一想,“90、70%”以及各地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也许并不那么可怕。钱,还是可以挣的,只是,灵魂长期被暴利浸泡的地产商们,在这样一个空前严厉的调控面前,能否完成一次脱胎换骨似的转换?2006/06/27
小记:刚看完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在伤停补时的最后30秒,意大利后卫赢得一个点球。7号托蒂主罚命中,主裁判的终场哨声响了。1:0。
解说员应该是黄健翔吧。你完全可以肯定,他是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力气在喊:伟大的意大利(足球)万岁!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万岁!马尔蒂尼(应该就是那个赢得点球的3号格罗索吧)生日快乐!
黄健翔喊了好几个“万岁”,好几个“伟大”,然后,你完全可以听得出来,他的声带立即嘶哑了。在感佩的同时又颇有些同情黄健翔,他得吃多少片“金嗓子喉宝”明天才可以继续解说啊。
再记:今天看到了黄健翔向球迷道歉的声明。做个主持人解说员也不容易,连自己的喜好也不能显露。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