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证券前董事长周济谱:踩着刀尖一路走来
文/浪衡 图/孙海
原载《mangzine·精英》(广州)2007年第10期
商界精英防身术
在激流勇退之际,他写下了多年来的从商心得,作为自己的教训和感悟,以此告诫中国的商界精英,如何躲过枪林弹雨,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不要著书立说,星星不能比月亮更亮
二、不要行贿受贿,可以礼尚往来,送礼不要记黑账
三、不要借钱给人,可以送钱给人
四、不要与下属发生经济往来
五、不要和与你有利益冲突的女人有暧昧关系
六、不要对你亲密的女人讲你的商业细节
七、国企商人一定要认清权利的有限性,责任的无限性
八、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前任
九、不要在你的团队里有家庭成员的影子
十、企业千万不能重用不孝敬父母的人
十一、不要用民主测评的方式考核你的下属
十二、时刻注意收集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
十三、和记者交朋友要慎之又慎
十四、学会用打高尔夫的心态经商,平心静气,不要太在乎眼前利益的得失
十五、做事恰到好处留有余地,手中永远留张“牌”
十六、经营企业不怕错过什么“机会”,只怕不会拒绝“诱惑”
十七、国企商人要学会保护自己,慎重与民企合作
十八、国企商人不要建楼、堂、馆、所;民企商人少些非经营性投资
——摘选自《商诫》,周济谱著,2007年版。
20年国企生涯,外表风光,内心凄凉。别人享用国资盛宴,逍遥遁去,轮到周济谱的,只是打扫战场,料理善后。少壮时,他一心闻达于市场,冲锋陷阵,敢打敢冲;步入中年,却不得不向体制低头,上传下达,政通人和;迟暮之年,他受够了体制和市场两股力量的反复搓揉,向往田园之乐。卸甲之际,他告诫中国的商界精英们—转轨时代,惊涛骇浪,听我几句忠告,可保一世平安。
周济谱成为公众人物,是因为2003年华夏证券高层内讧,媒体报道华夏证券耗资5.8亿元购买乌克兰航空母舰“瓦良格”号,他作为第三任董事长被推到台前。
此前他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具争议的公司中经信的董事长。他还曾担任了“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中直企业—中国华诚集团的副总裁,更早些时候,他是东北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的总裁。如果撇开1996年-1998年在万通集团当副总裁那段时间不计,一路过来,他停留的国有企业全垮了,他的上级和左右手纷纷锒铛入狱,只有他独善其身。
哥们都佩服他,一路踩着刀尖过来,那么多的明枪暗箭都在他身后落下。每次听到这些话,周济谱总是眯眼一笑,无声胜有声。
他是个关东汉子,满族人,祖籍吉林四平。1986年,吉林省在四平市搞国企人事改革试点,四平建筑公司进行总经理竞聘,周济谱此时是四平市建委的一个干部,他报名并和时任总经理竞聘。面试会上他脱稿讲了2小时40分钟,时任总经理听后一言不发,最后唱票时,两人各得59票。
他后来在书中回忆,那时就是想干事,也不知道是鲜花还是毒草,就下场踢了一场没有规则的足球比赛。比赛结果是没有悬念的,他落选了。最终在市政府平衡之下,他被调到另一家年亏损34万元、资产为零的建筑企业当负责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国企生涯。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几个人懂房地产开发,他凭借对房地产业机遇的把握,到1992年时已把那家公司做成了四平市的房地产龙头,每年开发量占整个四平市的一半。在这家建筑公司,他第一次尝到做国企老总的苦涩。有一年,四平市纪委接到反映他经济问题的匿名信,将周济谱停职调查,最终被证明举报不实。调查结束以后,周济谱大哭一场,从此让他的妻子记录家庭每一笔开支,积累留存所有原始凭证,建立了家庭重大收入支出财务台账。
他是一个固执的人,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偏执"这个词。遇到挫折越大,他越强硬。1992年这家公司开始股改,成立了四平金龙集团。当时连四平市市长都搞不清楚定向募集股票和非法集资的关系,以为周济谱正在犯法,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周济谱一手拿着国务院的文件,一手拿着《股份制入门》讲解了半天,方才打消了市长的疑惑。
1995年,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策划了四平金龙集团和东北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的合并,这是继宝安收购延中之后的中国证券史上第二起上市公司并购。由于完全没有惯例,没有任何规则,也不知道这样干是不是合法。证监会派工作组到四平调查,最后证监会副主席陈耀先批示:“仅此一举,下不为例,择机上市”。
合并后,周济谱从四平到了长春,成为东北华联的总裁。东北华联是一家典型的东北国企,它的故事日后成为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原型。和中国所有早期上市公司一样,这家以经营商业为主的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募集了巨额资金,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笔资金。买国债、还贷款、借钱给民营企业是三种基本的“投资”去向。
等周济谱上任时,东北华联原先的家底实际已经被挥霍一空,借了3亿多给民营企业开发房地产,根本要不回来。他上任一周后,财务总监拿着报表,嗓音沙哑地告诉他,当月已经开始亏损了。一个月后,他决定在内部进行一次暴风骤雨式的改革,这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在国有企业搞改革的滋味。
那年是农历乙亥年,他戏称这次改革是“乙亥风波”,他没料到他的命运如同当年“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一样变得风雨飘摇。改革开始之后,他慢慢发现,东北华联上级主管机关领导的指导思想是讲稳定、不求发展,衡量企业改革的成败主要是看有无上访告状,而不是看成本利润的变化。
这场改革在东北华联遭到元老派的强烈抵制,特别是对以往经济问题的深究,引起许多人的不安,周济谱因此遭到围攻,不久他被迫辞职。辞职的那天晚上,他和改革的主要支持者—公司另一位年轻的副总裁,坐在轿车里漫无目的地在长春街头奔驰,无奈的泪水在他脸上肆意地流。
他决定去北京,虽然只是在1983年陪父亲看病时去过一次。他要告别国有企业,当一名职业经理人,靠自己的本领吃饭。他相信《国际歌》里唱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到北京后,他被聘为万通集团的副总裁,一个人在团结湖边租了一套公寓,寂寞而愁苦,晚上闷了,就开着车在二环和三环上转,逛夜景,那时北京的四环还没有通车。
进入万通管理层,周济谱才发现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多么的可怕,国有企业在它们眼中只不过是一只只可以任意宰割的金猪而已。公司老总们定期碰头讨论公司的财务状况,这种会在内部被称为“诈款会”,主要议题是向其它企业或银行借钱,而从借钱第一天起就没想还,钱一进来就算作公司的利润。从此以后,周济谱所负责的企业从不借钱给人,最多赠送少许。
不久,名震中国房地产界的“万通六君子”开始闹分家。冯仑在美国不接王功权电话,易小迪在广西成立了新万通,绰号“潘老财”的潘石屹在北京宣布独立,王起富在大连搞贸易公司。一段时间内,公司管理层能正常工作的只有周济谱等少数人,他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为万通的遗留项目处理善后,大家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项目老中医”,他的名气也因此在北京工商界迅速传播开来。
万通的合伙人最终解体了,当时欠纺织部下属的中国华诚集团一笔借款,中国华诚没能向万通要回钱,但要了周济谱这个人。进入华诚第一天,周济谱演讲时依然以职业经理人自居,他在华诚总裁办公会上放言:“不是我需要华诚,而是华诚需要我,无论什么烂项目,我很快帮你调整好”。十年之后,一位华诚的老部下与周济谱重逢,回忆起这一段说,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听到这段话都倒吸一口凉气,为他捏了把汗。
周济谱在华诚集团担任副总裁,同时兼任下属上市公司岳阳恒立董事长,这是一家生产汽车空调的企业,此时占了这个市场近80%的份额,周济谱每周就往返于岳阳和北京之间。2000年初,华诚集团内部出现重大人事变动,董事会宣布免去张鸥的总裁职务。周济谱获知此消息后,当即赶回北京,当着所有董事会成员的面宣布,张鸥总裁被解职,作为副总裁的他自己也主动请辞。
离开华诚之后,周济谱马不停蹄到中经信出任董事长一职。这是一家曾在中国证券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公司,也是最神秘的公司之一。在银广夏事件之后,周济谱调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2001年他入主华夏时,这家中国证券龙头企业外表光芒四射,但内部实已腐烂不堪。这是一家集所有国企顽症于一身的企业,而且盛产国有企业的“土特产”,周济谱的两位前任董事长都是被匿名信告倒的。
当时华夏拆借了二十多亿元给房地产企业,全部被套牢,内部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他一狠心,就把华夏这座庙的“败梁烂柱”给拆了,一口气砍掉13个省级分公司,仅管理费一项每年节省近一亿元,给华夏止血。但好景不长,被摆平的各地老总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过民意测评和匿名信把他给“摆平”了。2003年,他和总经理赵大建双双下课。临走之时,他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叹:“国有企业不改必死,但谁改国有企业谁先死。”
离任后,北京市审计局审计了周济谱13个月。此间,他日日酣睡,毫无挂念,闲时就写回忆录,追忆自己的青春和初恋。那时他最欣赏的名言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调查完毕,审计报告称,周济谱同志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他气不过,找到领导,要求改为“周济谱同志忠实地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领导笑着解释,“审计部门对履行职责的界定分为三档:履行、基本履行和没有履行,没有‘忠实履行’什么的形容词。”双方哈哈一笑,就此作罢。
这么多年,这位关东汉子不断地在体制面前屈服,又不断地试图在市场面前逞强,20年下来,他从一个敢打敢冲、横扫八方的职业经理人变成一位洞察时局、深谙世事的国企老总。别人称他这一类人是老同志,还有人称他是老狐狸,周济谱自己加了一句,“老到狐狸的尾巴尖都白了”。
两年前,赋闲在家的他被重新起用,出任北京城乡集团老总。当时,他的前任和多名属下刚刚被双规和逮捕。接手时,公司内部千疮百孔。当时他52岁,从搬进5楼宽敞的新办公室那一刻,他决定从这里体面地站好最后一班岗,然后“卸甲归田”,这是他一直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