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家乐福零售企业零售业物价上涨小羽小羽的星空文化 |
分类: 精彩推荐 |
零供关系面前谁是弱者?
文、小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乐福成了当下的替罪羊呢?其实还要追溯到早前的零售业经营模式上。俗称的“进场费”模式最早由家乐福引入中国,后来也被各大在华零售企业纷纷效仿,在中国国情下取得了成功。其实,作为零售业的一种经营模式,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但日子久了,物价上涨了,原材料成本提升了、油价飙升了,运输费用变多了……一系列的原因让零供双方大家的日子变得都不好过了,只好跟对方再多争取点利益,利益嘛,难免有些摩擦。
那在争议中谁胜谁败呢?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就拿零售企业来说,看似凭借渠道优势在零供关系中占上风,但如果跟生产企业、工业企业比,赚得其实就是辛苦钱,众多周知是个利润率极低的行业。据相关数据曝光,零售业的毛利也就2-4%,少的可怜。但在物价上涨的形势下,为了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又要承担很高的成本。从康家之争、中粮之争中也可以看到,在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供应商面前,零售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有时还要面临断货的危险。
对于许多中小供应商企业,与其说面临的主要是渠道和营销之惑(至少通过渠道许多中小企业取得了销售的增长和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不如说更多的压力来源于行业大佬们的市场垄断。比如最近新闻每天曝光的茅台酒、饮料行业的大哥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上面提到的康师傅、日化方面的保洁和联合利华,这些行业大佬们基本都各自占了各自领域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狭小的市场空间下,真正举步维艰的恐怖是中小供应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