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的优雅如何修炼
(2010-12-29 13:24:05)
标签:
陈道明中国《儒林外史》寻常人家《赤壁》情感 |
分类: 精彩推荐 |
名士的优雅如何修炼
文/小羽
惊叹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神来之笔,更惊叹于“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的妙不可言;前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忧愁,后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悲伤。生活中,诗歌无时不在,而有了诗歌的点缀,生活才更加精彩。在这些令生活更加精彩的诗歌中,引来的是对优雅的无尽遐想。
优雅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可惜的是,传统的文化随着国人生活的粗鄙而日渐衰落,以致于今天有些人却要从西方人那里重窥往昔优雅的生活影子,而我们寻常之人,只能通过对古人生活的探究,才能感受到那自古流传的优雅是什么样子。
遥远的古代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乏精致和优雅,寻常百姓也很讲究居室的格调和器具的精致,民间的生活里弥漫着优雅的气息。《儒林外史》中写了许多当时的寻常生活,比如写南京城在每年四月半后,秦淮的风光越来越好了,乘船的游赏的人在船舱中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紫砂壶,还有细瓷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寻常人家已这般讲究,难怪杜慎卿感叹“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两个挑粪桶的人在干完活后,还相邀着去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夕阳,真是优雅至极。
回到现实,优雅是否真的早将你我抛而弃之,亦或者是投奔了理想,偏离了生活呢?在我们还在苦苦追寻优雅生活的时候,大众心目中的名士们,他们又是怎样来与优雅亲密接触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优雅的气质和生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
关于优雅,陈道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幅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一直在体会着它。“在高处立”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着平处坐”,踏踏实实,平等对人;“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变通,别走死胡同;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结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中庸;“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优雅所在,以“行”为体。
由此可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把持的好,优雅便可投奔而来。
二.
曾有记者问其如何锻造一个女人的优雅气质,她是如何培养自己优雅气质时,她回答道:Elegance is an
attitude优雅是一种态度!我觉得优雅更多的不是形容外表,而是形容一种修养与内涵。优雅是慷慨、分享、人性与关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多学一些可以增加你优雅指数的东西很有用,比如乐器、舞蹈之类的。在演《赤壁》之前,我学习了书法、茶道、古琴、语言……虽然都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受益匪浅,我认为学习一些中国传统的技艺对提高女孩子修养和优雅气质都很有好处。
Elegance is an
attitude;优雅是慷慨、分享、人性与关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林志玲的话,是否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呢?陈道明和林志玲,两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对于优雅的理解,只是他们个人对这个词语的解释。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在生活之中,都已做到优雅,他们的理解便可成为教科书式的言传身教。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优雅的气质或许有些高不可攀,再或者很多人对此根本不屑一顾,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优雅,不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你在生活中所能展示出的最完美魅力。如果你能做到优雅,那将是金钱、权利所无法比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