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分类: 随口一说 |
在汉堡的行程匆忙得超乎我的想象.12月的北德,降雨不断.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只能对这样糟糕的天气一筹莫展.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两个月来对汉堡了解的点点滴滴,精确到每个场所每个活动在冬令时里的准确开始结束时间.却在开始的那两天里,成为一堆废纸.因为天气,我们的行程一改再改,不停变化,还要兼顾已经约好的官员的正式采访,真是焦头烂额.
另一方面,国内又传来一些人在报社会议上说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废话,此人在我临走前几天还让我向陈正平老师询问能不能在我回来的那一周用汉堡的照片在晨报上做个视觉版,后因解放日报认为应该在特刊之后再使用这些照片而作罢,重新准备那一周的视觉版.没想到居然在我走后会上演这样一出,我在遥远的欧洲哭笑不得.仿佛我的"突然离去"让此君措手不及,也许危害了报社的正常运行?
总之刚开始的时候,不顺心的事情一大堆.
一直到今天,终于可以舒出一口气,稍微整理了一下25G的图片,终于使这个类似"城市印象"的图片专集丰满起来.倒不是今天拍到了多么牛B的照片,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尝试进入普通德国人的生活后,我终于知道那满满25G照片里哪些才是真正属于这个城市的,尽管我其实也不过是在一直以所谓"他者"的目光来阅读这个城市,但是当抛开那些符号式的标志性建筑,走进一些普通的他乡生活时,有些感觉开始变的强烈,有些开始被自己否定.
离开上海已经整整一周,一天后又将坐上飞往家乡的航班.整个采访比原计划延长了2天,对此我要感谢讲道理同人情的友城行动组领导,如果按原计划今天上午的飞机回国,我真不知道该拿什么照片出来交差,在杜萨尔多夫赞助商那里耽搁的两天终于还是被补回来了,也许我该感谢这糟糕的天气,给了我多两天了解这个城市的机会,这一点点的量变,是关键的.
德国时间11日上午,我和搭档潇俊终于将有机会坐船看看易北河两岸的规划与建设了,这原本是由于天气原因被我们割爱的采访项目,这是我们在德国最后一个采访计划,那之后,就要准备踏上回家的路了.
陆陆续续,德国行的照片会开始在这里发布,也许每多整理一遍,就会有新的照片跳出来提醒我某一个触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就让那些不愉快都过去,收拾所有心情,明天总要来的.
前一篇:汉堡 我来了
后一篇:德国图片整理工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