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口一说 |
2005年12月25日星期日 圣诞节
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节日的夜晚,看VERONICE GUERIN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大陆的记者,是不是应该被VERONICE GUERIN的经历打动。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会有和她一样坚强和激情,面对社会、责任、家人、和死亡的威胁。
在这个岁末,不知道多少次动起退出新闻队伍的念头,而这部根据事实改编的影片,却让一些东西在心底重新燃烧。
每个清晨,从睡意中渐渐清醒的过程,我都会问自己,这份从事了一年多的工作,我在追求什么。翻开记忆的陈木箱子,儿时的理想被压在最底,却也从未舍得丢弃,尽管一直到现在——在我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我仍不敢说自己明白了作为一个记者的职责是什么,但胸口那颗还存留些许血性的心,却更强烈肯定地嘭嘭跳跃着。
日复一日,每天批着记者的外衣,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穿梭忙碌,我迟迟没有找到——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答案。“新闻”越做越多,激动越来越少。是什么让我止不住地冷漠下去?
现在,我愿意毫不掩饰地揭露自己,从事这一行,只为了多看一些多经历一些多体验一些,我更愿意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曾经这样想,尽管,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那样的愚不可及。
这世界还有多少理由可以让自己感动。
记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本相册上有一段话这么开头:干我们这行,往往不能有太多个人的感情,往往不能被情绪左右……我现在知道,我只记住了开头,却懂错了全部。按照他们的标准,其实,我还不能算是他们的“同行”。
我想这才是今年属于自己最好的圣诞礼物。
还没有开始过,又谈什么退出?
不是想作VERONICE GUERIN,从来不希望自己能是英雄。
不是指桑骂槐发泄对环境的不满、感叹生不逢时,那不是承担“不作为”的借口。
只是想让自己重新往前走。即便不是记者,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激情和坚强。
突然想起那一年,四本书页泛黄发脆、满是灰尘霉斑的《基督山伯爵》让我得到了“希望”和“忍耐”,熬过了最初懵懂的迷茫,今天手中这张闪亮的光碟,或许能让我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