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脸识别厕纸机”只是一个过渡措施
(2017-03-21 21:14:22)
标签:
人脸识别厕纸机天坛公园过渡措施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据《北京晚报》3月19日报道,本报此前曾对部分游客在天坛公园内过度取用厕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过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关于文明游园的大讨论。今天上午,记者在天坛公园采访时发现,位于公园南门、东门和西门的公厕内已经开始试点“人脸识别厕纸机”,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厕纸使用量。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人脸识别到自动出纸,机器大概用时十余秒,据悉在试用该机器的三天时间内,平均每天的厕纸使用量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
过度取用厕纸的不文明行为,全国各地都有,尤其在一些旅游景区更加明显。那么都是什么人喜欢占这样的小便宜呢?几乎众口一词的结论是,大部分是一些老年游客。笔者一位天天去天坛公园晨练的邻居说,她就不止一次看到有老头老太太没完没了地扯卫生纸,有的人扯多了手里拿不下还装进塑料袋,然后又坐在园区坐椅上,从容不迫地卷好,然后心安理得地游园。
对此,大多数人都非常不解:就现在的生活条件,谁还缺那点儿卫生纸钱?可是世界之大,就是无奇不有。有人坚持认为,便宜不分大小,只要错失了占取的机会,那就是吃亏了。前些年,有同事去俄罗斯旅游,回来说在俄罗斯的餐馆吃饭,面包是免费的,而且口感松软,味道也好。一些中国游客看到人家的面包免费又好吃,不仅解恨一般地吃着,而且还带走,糟蹋,那种丑态让人看了非常堵心。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对于这种人,你只要一开口劝说,他(她)往往比你还蛮横。厚脸皮+讲歪理,就是这种人的人生态度。众目睽睽下干那些让人侧目的事,对这样的人,指望说服教育,基本没什么效果。没点强制措施或另类约束,一般是管不住的。
这一次天坛公园引进人脸识别厕纸机,仅在试用该机器的三天内,平均每天的厕纸使用量,就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笼统一点说,现在的用量,才应该是真实用量,此前多用的五分之四,都是被人顺手牵羊拿走的。由此可见,免费用纸的节约潜力,还真的非常之大。当然,像天坛公园这样的地方,即使被人占便宜多扯走一些卫生纸,也不会穷的活不下去。但是,大大超过如厕需求的过度取用厕纸,其对社会的恶劣示范,却不能长久放任。
据记者在现场体验时发现,只要站在厕纸机对应的特定识别区,面朝人脸识别屏幕,全程十几秒就会有厕纸从出纸口滑出。工作人员和保洁员只要看到有游客站到人脸识别厕纸机前,都会上前提示和帮忙。不难理解,人脸识别取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设置同一个人必须相隔一段时间才能取纸,而且每次取纸,都有量的限制。目前试用阶段,设置的是同一个人每隔9分钟可取一次纸,每次出纸长度为60至70厘米的双层纸,可以保证每次如厕的需要。不难想象,每隔9分钟才能取60至70厘米的纸,而且还要不断被曝光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占小便宜者的时间成本、劳动成本、颜面成本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哪里还能随心所欲呢?
记者随机采访的大部分市民游客,都赞同使用这套人脸识别厕纸机。但是巿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时没有在全市推广的想法。说实话,我很赞同市公园管理中心的这种态度。
首先,通过“人脸识别厕纸机”对厕纸浪费予以遏制,虽然非常必要,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设备本身的购买、维护自不必说,目前还做不到自动调整高度的人脸识别,再加上许多对新设备熟悉较慢的老年游客,也都需要工作人员的提示和帮忙。显而易见,人工成本比起节省的厕纸钱,往往还要更多。
其次,任何事物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过度取用厕纸的不文明行为虽然有些可恶,但是在引入这套设备对其产生了“踩刹车”效果后,想占小便宜的人也会有所反思,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免费厕纸还要不要提供?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初超市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相当多的人都在担忧:没有柜台阻隔,让顾客自己到货架去拿商品,自觉到收款台结账,店里的商品岂不要丢光了?可是这么多年下来,虽然偷拿商品的人始终存在,但是超市不仅没垮,而且还成为零售的主流业态。
环境与心理,从来都是相互作用的——当没条件占小便宜的时间长了,想占小便宜的欲望也就不容易被激起了。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更希望天坛公园安装的人脸识别厕纸机只是一个过渡性措施。换句话说,安装这个东西的目的,并不在于省下多少厕纸,而是为了将来拆下它后,厕纸也不会被人过度抽取。
前一篇:别让共享经济创造出可悲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