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被集体撤职 但愿不是激情处理
(2017-02-23 21:11:13)
标签:
户县电视问政李小兵难言之隐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2月8日,西安电视台的《问政时刻》栏目,曝光了西安户县系列污染问题,在播放记者暗访短片后,现场的观察员、媒体代表纷纷向西安市环保局官员发问。时任户县环保局局长李小兵,也坐在现场。面对观众代表的发问,李小兵屡屡说出“很惭愧”、“很抱歉”、“确实没有责任到位”。当主持人连续追问,为何有一个污染河流的养鸭场被长期举报、却未被取缔这一问题时,李小兵并未直面回答。两天后,2月10日,西安市环保局党委下发文件,户县环保局原领导班子3人被集体免职。
前些年,曾有推动电视问政的官员强调: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敢于动真碰硬、不留情面、态势逼人的形式,彻底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敬业”问题。如今,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现场问政等举措,在全国各地被普遍推出,官员被问得高度紧张、浑身冒汗者比比皆是。比较极端的,是曾经有官员在问政现场被当场免职。现在,又出现了领导班子被集体拿下的罕见一幕,让人感觉官场问责的力度确实越来越大,行政行为与百姓利益的联系,也在日益紧密起来。
利用电视等平台公开问政,无疑是畅通政府和群众互动的有效渠道。而此举另一个特别意义在于,此举的即时沟通、渗透作用,是其它方式难以取代的。因为在一个信息发达、市民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社会,想让市民糊里糊涂地接受政府管理,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公开问政,是接受群众民主监督、正风正己的必要举措,更表明了政府在政务活动中问计于民,少走弯路的科学态度。这种形式受到群众欢迎,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
户县环保局领导班子被集体免职,人们在为官僚主义、效率低下、懒政不作为现象得到追究而备感欣慰的同时,更想知道与之相关的其它信息:
一是集体免职的具体依据是什么?普通百姓也许不太关注这个问题,但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却不会不关心。毕竟,这么大力度的组织处理,不仅在于惩诫当事官员,还要通过此举教育更多的干部。说不出服人的理由和依据,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二是被免职的干部此后将作何使用?如果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官,甚至级别、权力不降反升,那肯定是无法服人的。就算是短期内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官员被高调问责,随后低调复出”的事例,此前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担心的是,遭集体免职的三位官员,会不会又循着“出事——问责——冷却——悄然复出”的轨迹,使公开问责成为一个不伤筋、不动骨的过场呢?
三是被免职的干部到底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问政现场,李小兵面对敏感问题的追问,没有直面回答。吞吞吐吐的背后,似有难言之隐。长期被群众举报,却没有受到处理的污染源,是一个既严重、又明显的失职行为,身为局长的李小兵不会不知道,这样的失职意味着什么。问政现场的支支吾吾,很难不让人产生“不敢说,不能说,只能替别人背黑锅”的联想。而这个“别人”到底是谁?是否也应该查清楚呢?
后一篇:别让共享经济创造出可悲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