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单独二胎”政策遭遇“不想生穷三代”
(2013-11-22 13:06: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你愿意生多少个?66%左右的网友选择了两个;不想生二胎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选择经济不允许的,占了78
.44%;想生二胎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选择孩子一个人太寂寞的,占了75
.06%。这是“单独二胎”政策推出后,南方都市报与大粤网联合发起的一项对生育意愿的调查。除上述调查结果,还约1/4的未婚者表示,会改变择偶标准,更倾向于找独生子女。(《南方都市报》12月19日报道)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在生育问题上,处于比较纠结的情绪中:以前没有“单独二胎”政策时,似乎也没人更多地想过“再生一个”。而当政策允许时,既想生、又怕生的心态又马上显现出来。此前一再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不会引发人口失控增长”,现在看来,大可不必了。
为什么说大可不必,是因为如今处于生育期的人们,和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人们,已经大不一样。
几十年前,即使在城市,社会也还处于温饱阶段,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的代名词。体现在生儿育女上,也是生理上健康、能力上自食其力既可,根本没有太多的愿望和要求。而到了农村,更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贫困乡村“土里刨食”更不容易,需要生更多的儿子来“刨”。还因为相对于城市,农村的法制更加不健全、遇事更多要通过家族力量来摆平,所以家里有几个儿子,本身就是“震人”的资本。存在决定意识,严酷的社会现实,是人们总想生孩子的不竭动力。
几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生活对人们心态的最大影响,是人们的价值参照点大大改变了。以前吃饱穿暖就算幸福,现在肯定不是了;以前把孩子养大了就行,现在还要考虑“不输在起跑线上”。经济发展了,期望值随之调高,负担也相应加重了,在生育问题上,尤为明显。
如今,不愿生“穷三代”的年轻夫妻并不少见。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不愿生“穷三代”的想法就越强烈。在当前各式各样的“奴”中,又多了一个“孩奴”,意思是养一个孩子,就要被绑在各式各样的高收费、高压力循环链上,让你只能负重前行,没有退路。这种现象,既与人们总把孩子的未来定位于“比自己强”的期待中,也不能不说,在我们这个社会,政府围绕孩子成长而提供的公共福利,不仅和发达国家不能比,甚至比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
当“单独二胎”政策遭遇“不想生穷三代”的社会心理时,第二胎的生与不生,都是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上述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从感性角度来说,大多数人确实想生二胎。可是理智一想,经济的、精力的重重压力,又使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很多育龄女性为“单独二胎”政策欢呼,未必是真的想再生一个,很大程度上只是为“终于有了生育权,生不生二胎是我的事”而欣慰,甚至是为“至少生一胎之后可以不用上环”而高兴。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在生育问题上,处于比较纠结的情绪中:以前没有“单独二胎”政策时,似乎也没人更多地想过“再生一个”。而当政策允许时,既想生、又怕生的心态又马上显现出来。此前一再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不会引发人口失控增长”,现在看来,大可不必了。
为什么说大可不必,是因为如今处于生育期的人们,和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人们,已经大不一样。
几十年前,即使在城市,社会也还处于温饱阶段,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的代名词。体现在生儿育女上,也是生理上健康、能力上自食其力既可,根本没有太多的愿望和要求。而到了农村,更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贫困乡村“土里刨食”更不容易,需要生更多的儿子来“刨”。还因为相对于城市,农村的法制更加不健全、遇事更多要通过家族力量来摆平,所以家里有几个儿子,本身就是“震人”的资本。存在决定意识,严酷的社会现实,是人们总想生孩子的不竭动力。
几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生活对人们心态的最大影响,是人们的价值参照点大大改变了。以前吃饱穿暖就算幸福,现在肯定不是了;以前把孩子养大了就行,现在还要考虑“不输在起跑线上”。经济发展了,期望值随之调高,负担也相应加重了,在生育问题上,尤为明显。
如今,不愿生“穷三代”的年轻夫妻并不少见。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不愿生“穷三代”的想法就越强烈。在当前各式各样的“奴”中,又多了一个“孩奴”,意思是养一个孩子,就要被绑在各式各样的高收费、高压力循环链上,让你只能负重前行,没有退路。这种现象,既与人们总把孩子的未来定位于“比自己强”的期待中,也不能不说,在我们这个社会,政府围绕孩子成长而提供的公共福利,不仅和发达国家不能比,甚至比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
当“单独二胎”政策遭遇“不想生穷三代”的社会心理时,第二胎的生与不生,都是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上述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从感性角度来说,大多数人确实想生二胎。可是理智一想,经济的、精力的重重压力,又使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很多育龄女性为“单独二胎”政策欢呼,未必是真的想再生一个,很大程度上只是为“终于有了生育权,生不生二胎是我的事”而欣慰,甚至是为“至少生一胎之后可以不用上环”而高兴。
后一篇:“村级市”的可为空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