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合私了的政府部门还有存在价值吗
(2013-04-02 13:20:48)
标签:
燕郊幼儿园虐童私了摆正位置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月21日《新闻纵横》报道了有家长反映“河北三河燕郊幼幼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针扎刀划虐童行为,孩子陆续讲述受虐过程,针扎刀划喝尿关小黑屋,警方称目前监控录像已被覆盖等待恢复,燕郊开发区政府和市教委力促家长私了。(中国广播网4月1日报道)
幼儿园虐童事件,近年来屡有披露。而这一起,不仅施虐行为更令人发指,而更大的看点还是当地教委、公安的态度和做法。受虐孩子的家长为了讨回一个公道,在这里几乎比登天还难。请看:
媒体对此事持续关注后,当地教育局当天回应表示,督促园方配合警方工作并进行整改,公安局也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但是在拿出积极的姿态后,当地教委却一方面向媒体做出“体罚难免”的说明,一方面通过街道干部向维权的幼儿家长施压,力促私了。在家长明确拒绝私了之后,不仅教委的相关负责人再也找不到,而且连已经转园的孩子也遭到了退园。作为最有力证据的监控录象,也在两家派出所的相互推诿中,迟迟得不到公布。一起明显的受害案,一起已被媒体关注的公共事件,只因幼儿家长的势孤力单,几乎已看不到维权之路在哪里。
什么叫权利贫困?看看上述维权家长的遭遇就不难明白;上访人员为什么那么多?维稳的“死结”在哪里?看看基层政府一些公职人员的嘴脸,答案不言自明;如果想了解一下某些基层政府到底在为谁干事,还想不想、能不能干点正事,围绕“燕郊虐童案”的家长维权之路,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当地教委为什么对虐童案的定性、处理、善后工作迟迟给不出说法,却对私了颇感兴趣?归根到底在于对维权者、对自身都没有摆正位置。对于维权者,把人家在是非问题上的较真、道义权的维护,统统理解为“你不就是要钱吗?”这种低俗、市侩的观念,不仅是对维权者的侮辱,也是对自身形象的矮化;
对于自身,完全忘了自己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有家长举报幼儿园虐童行为,本来应以“帮助自己发现问题”而心存感激,并尽快以积极的整改、对当事人负责任的处理、真诚道歉等方式做出回应。而现在把维权家长视为麻烦制造者、追求尽快私了的做法,却让人觉得是在用钱来堵住维权者的嘴,以便靠捂住问题来维护“形象”,甚至遮掩自己的懒政或者更深的腐败行为。这样的教委,哪里还有存在的价值?
幼儿园虐童事件,近年来屡有披露。而这一起,不仅施虐行为更令人发指,而更大的看点还是当地教委、公安的态度和做法。受虐孩子的家长为了讨回一个公道,在这里几乎比登天还难。请看:
媒体对此事持续关注后,当地教育局当天回应表示,督促园方配合警方工作并进行整改,公安局也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但是在拿出积极的姿态后,当地教委却一方面向媒体做出“体罚难免”的说明,一方面通过街道干部向维权的幼儿家长施压,力促私了。在家长明确拒绝私了之后,不仅教委的相关负责人再也找不到,而且连已经转园的孩子也遭到了退园。作为最有力证据的监控录象,也在两家派出所的相互推诿中,迟迟得不到公布。一起明显的受害案,一起已被媒体关注的公共事件,只因幼儿家长的势孤力单,几乎已看不到维权之路在哪里。
什么叫权利贫困?看看上述维权家长的遭遇就不难明白;上访人员为什么那么多?维稳的“死结”在哪里?看看基层政府一些公职人员的嘴脸,答案不言自明;如果想了解一下某些基层政府到底在为谁干事,还想不想、能不能干点正事,围绕“燕郊虐童案”的家长维权之路,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当地教委为什么对虐童案的定性、处理、善后工作迟迟给不出说法,却对私了颇感兴趣?归根到底在于对维权者、对自身都没有摆正位置。对于维权者,把人家在是非问题上的较真、道义权的维护,统统理解为“你不就是要钱吗?”这种低俗、市侩的观念,不仅是对维权者的侮辱,也是对自身形象的矮化;
对于自身,完全忘了自己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有家长举报幼儿园虐童行为,本来应以“帮助自己发现问题”而心存感激,并尽快以积极的整改、对当事人负责任的处理、真诚道歉等方式做出回应。而现在把维权家长视为麻烦制造者、追求尽快私了的做法,却让人觉得是在用钱来堵住维权者的嘴,以便靠捂住问题来维护“形象”,甚至遮掩自己的懒政或者更深的腐败行为。这样的教委,哪里还有存在的价值?
后一篇:最有意义的行政效能是事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