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烧出“世袭制”的丑陋
(2012-08-30 11:15: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8月27日,湖南邵阳自来水公司内退职工石燕飞在公司纵火造成3死4伤。官方称,嫌犯因公司未同意招收其第2个子女进入公司工作作案。媒体调查发现,该单位不满子女就业的职工多达百人,新局长上任10年间未安排职工子弟,职工世袭传统与外来关系户挤占编制矛盾尖锐。(《法制日报》8月29日报道)
这样的作案动机,很是出人意料。因为在不了解“世袭制”的人看来,企业安排员工子女就业,不存在法定的义务。因为这点事,引发如此激烈的冲突,显然不能全以当事者“性格极端”来解释,而是“世袭制”的小环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外人认为不可能成立的理由,在邵阳自来水公司就成了天大的理由,从而不惜以纵火同归于尽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在笔者的印象中,几十年前,似乎只有铁路、邮政等少数行业,实行着世袭制。而到底为什么会有世袭制,这些行业的世袭制是否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人们不得而知。理性地说,世袭制的由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进入了市场化社会,低成本、高效率才是企业的正常追求。而实现这一追求的根本途径,是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世袭制完全背离这一点,是早该唾弃的。而早该唾弃的制度,为什么还退不出历史舞台?说来说去,还是“利益”二字。当然,这里说的利益,并不是通过市场化优胜劣汰争取到的那种辛苦利益,而是更多占有社会资源的体制利益。
体制利益为什么既遭诟病、却又被世人趋之若鹜?这不能不从其实现形式来认识。其一,占有体制的人,可以占有体制外群体的劳动剩余价值。想想那些垄断行业正式工、临时工的巨大差别,谁都对此不难体会;其二,可以通过当前虽然合法却未必合理的手段,将自身的高成本、低效率转嫁于社会。想想那些拿到听证会上的涨价理由,没有一个不拿“成本提高”说事,可是像邵阳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单位,700人就够却养了2000人,成本怎么能不高?如果他们要对自来水提价,是不是只需走一个听证程序就可以了?
石燕飞的一把火,烧出了“世袭制”的丑陋,以及丑陋背后的突出问题:当前一些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挖空心思琢磨如何占有更多公共资源,以便更方便、更名正言顺地自肥。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垄断行业游走于公益与市场的边缘,当自身利益需要稳定时,他们主打“公益”牌,以使自己的饭碗更铁;当觉得自己在收入上“吃了亏”时,又会通过形式大于内容的所谓“改制”,在分配上有利于自己。
世袭有了这么多的好处,石燕飞当然要“极端”。而从另一角度看,被烧坠楼的经理隆新民十年没搞世袭,当然也不是在刻意改革,而是他同样也看上了体制利益这块肥肉,从内心觉得内部员工亲属不配享用,应该由与自己更亲近的人来分食才对。“世袭制”的丑陋,丑就丑在其违背公平正义,蚕食公共利益,经不起公共视角的审视。不可持续的世袭制何去何从?笔者以为,除了市场化的法人治理,除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投资人利益导向,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
这样的作案动机,很是出人意料。因为在不了解“世袭制”的人看来,企业安排员工子女就业,不存在法定的义务。因为这点事,引发如此激烈的冲突,显然不能全以当事者“性格极端”来解释,而是“世袭制”的小环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外人认为不可能成立的理由,在邵阳自来水公司就成了天大的理由,从而不惜以纵火同归于尽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在笔者的印象中,几十年前,似乎只有铁路、邮政等少数行业,实行着世袭制。而到底为什么会有世袭制,这些行业的世袭制是否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人们不得而知。理性地说,世袭制的由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进入了市场化社会,低成本、高效率才是企业的正常追求。而实现这一追求的根本途径,是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世袭制完全背离这一点,是早该唾弃的。而早该唾弃的制度,为什么还退不出历史舞台?说来说去,还是“利益”二字。当然,这里说的利益,并不是通过市场化优胜劣汰争取到的那种辛苦利益,而是更多占有社会资源的体制利益。
体制利益为什么既遭诟病、却又被世人趋之若鹜?这不能不从其实现形式来认识。其一,占有体制的人,可以占有体制外群体的劳动剩余价值。想想那些垄断行业正式工、临时工的巨大差别,谁都对此不难体会;其二,可以通过当前虽然合法却未必合理的手段,将自身的高成本、低效率转嫁于社会。想想那些拿到听证会上的涨价理由,没有一个不拿“成本提高”说事,可是像邵阳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单位,700人就够却养了2000人,成本怎么能不高?如果他们要对自来水提价,是不是只需走一个听证程序就可以了?
石燕飞的一把火,烧出了“世袭制”的丑陋,以及丑陋背后的突出问题:当前一些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挖空心思琢磨如何占有更多公共资源,以便更方便、更名正言顺地自肥。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垄断行业游走于公益与市场的边缘,当自身利益需要稳定时,他们主打“公益”牌,以使自己的饭碗更铁;当觉得自己在收入上“吃了亏”时,又会通过形式大于内容的所谓“改制”,在分配上有利于自己。
世袭有了这么多的好处,石燕飞当然要“极端”。而从另一角度看,被烧坠楼的经理隆新民十年没搞世袭,当然也不是在刻意改革,而是他同样也看上了体制利益这块肥肉,从内心觉得内部员工亲属不配享用,应该由与自己更亲近的人来分食才对。“世袭制”的丑陋,丑就丑在其违背公平正义,蚕食公共利益,经不起公共视角的审视。不可持续的世袭制何去何从?笔者以为,除了市场化的法人治理,除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投资人利益导向,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