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拿出自己的议政自尊
(2012-03-08 10:48:28)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卲秉仁一直有个想法要“一吐为快”——两会上能不能别再说“尊敬的领导”了?他说,在党政部门领导列席政协小组会议时,不少委员发言的开场白言必称“尊敬的”——尊敬的某某领导,然后是一番“冠冕堂皇的话”。邵秉仁委员生气地说:“少点官话套话好不好?”他说,对领导尊敬来、尊敬去,“谁都‘尊敬’,就不‘尊敬’自己”(《中国青年报》3月7日报道)
邵秉仁委员一直想“一吐为快”的这番话,如果换成其他身份的人来说,恐怕又会有人上纲上线地认为“别有用心”了。出自政协委员之口,而且又早想一吐为快,可见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摆不正位置、对自己“不够尊敬”的现象,已经到了自己浑身不觉、别人异常反感的地步。
从法理角度说,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前,行政官员本来就是被监督或建议的对象。坐在议政平台上,人大代表也好,政协委员也罢,和行政官员起码也是一种“平起平坐”的关系,可为什么不少代表、委员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矮化自己”,对行政领导常怀仰视心态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中国具有强大的官本位传统。前几年,笔者居住的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了一次文化活动,无非就是经常宅在家里的老人们秀一下个人才艺,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活动,居然也搞了一个小小的主席台,照例也有“街道领导讲话”程序,领导们乐此不疲的讲话,让台下之人烦的不知如何是好。生活中处处可见,握有实权的官员,似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应该是主角。在参政议政平台,代表、委员把这种习惯带入两会,这当然也不奇怪。
二是“体制内生存”的代表、委员,因为自己的政治生命、福利待遇掌握在本地党政官员手里,害怕自己的批评建言让掌握自己命运的官员认为是“添乱”,所以只能以敬畏的心态,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代表、委员,表面上一口一个“尊敬的领导”,但是骨子里尊敬的只有自己的私利,也许从没想过要为自己代表的群体负责。
三是自身参政议政能力的欠缺,使他们也拿不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好提案,只能是见官就附合,发言必套话。
邵委员说这些人不“尊敬”自己,其实是对这些人在履职上不能自尊的批评。不难想象,一口一个“尊敬的领导”,然后是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这样的代表、委员,不要说不会得到社会公众的尊敬,即使被其口头尊敬的领导,因为听不到他们说出真知酌见,恐怕也要耐着性子听其言、观其行,心里不会有太好的感觉。
代表、委员如何在履职时拿出自尊,关键在于看重自己的职责,尊重自己代表的群体,少计较个人得失,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有了不依附于谁的独立人格,再能提升道德、能力的品格,代表、委员才能真正称职,我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才能真正体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