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山西兴县采访时,发现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兴县近年来房价飞涨,群众购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难,2010年好不容易盖起了一栋廉租房,但“建而不分”闲置至今。一方面是许多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一些人甚至住在危房里,另一方面却是新房长期空置。许多群众感到不满,质疑有关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新华网太原1月17日电)
只是一个县城的范围,又只是廉租房一种类型,93套房却在困难群众眼巴巴的期盼中,硬是拖了一年多没有分配。县房管中心主任声称“我在太原住了3个月的院,把分房的事儿耽搁了”,听了真让人有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县房管中心主任,居然“耽搁”了分配廉租房?是真的那么高看自己,还是想为领导“扛事”?就算想揽一点虚泛的责任,这样的说法,恐怕也有点侮辱公众的智商吧?
这么一起群众期盼、政府却几乎忽略不计的事,显然不像上述房管中心主任所说的那么简单。到底如何复杂,当地群众向记者反映的“关系户太多,很难摆平各方关系”,倒确实是一个比较可信的原因。但是如果站在公共服务的职责角度来看,紧缺资源的分配难题,远不止廉租房,更不止于兴县一地,其他地区能够解决的问题,偏偏在这里解决不了,无论当地政府拿出怎样的说辞,这都是一种无可争议的不作为。而在事关群众重大利益上的政府不作为,更折射出群众权利贫困的社会问题。
人们无法理解的是,在各级政府都在把民生列入主要议题的今天,政府在每年的地方两会或工作安排中,难道就没有对廉租房的建设、分配做出过任何承诺?如果有,当地党委、人大为什么没人督办?如果没有,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没有提出过相关提案或议案?如果连这些也没有,当地群众难道就没人向上反映过廉租房“建而不分”的问题?可为什么公众的声音被忽略得如此彻底?
话语权被习惯性忽略,缺乏法律法规的实质保护,易遭受外部冲击而自身处于孤立无援状态,这是“权利贫困”者的基本形态。就这件事来说,只是因为政府畏惧摆不平各种“关系”,竟然无限期地拖延廉租房的分配,从中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懒政载体”的那93套廉租房,更有当地令人失望的政治生态。
可以预期的是,此事经新华社报道,有可能得到就事论事的解决。但是从类似事件及其成因的普遍性来看,当前最紧要的,还是应该从解决民众的权利贫困入手,从制度上、人文环境上,保障公民的批评权,遏制政府的乱作为或不作为。只有真正“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成为没有风险、可操作性强的社会常态,廉租房“建而不分”这样的事才能从根本上消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