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生向媒体反映,湖南中医药大学只有收到捐资费,才会给专升本的学生注册学籍。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违规?当记者向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咨询时,他却给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答案:“这个事很重要吗?很大的新闻吗?我觉得不是很大的新闻。”这一雷人之语在网上传播之后,湖南省教育厅立即责令湖南中医药大学全部清退违规收费,并通报批评这一行为。至于发表雷人之语的新闻中心主任,省教育厅称此人并不是本厅干部,也不是新闻中心主任,而是新闻中心外聘人员。(中广网、红网8月9日报道)
看到这两则刊发于同一天的新闻,笔者很为湖南省教育厅雷厉风行的作风而击节。再搜索有关李让恒的相关信息,在《蓝山网》上,刊有《魏湘江接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专访》的新闻,时间为2010年10月;还有岳阳工业技术学院网站,刊有《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新闻中心副主任李让恒来我院参观》的消息,时间为2005年12月……还有许多能够证明李让恒担任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的信息,都在说明,李让恒的“新闻中心主任”一职不会假,湖南省教育厅“李让恒不是新闻中心主任”一说不可信。
仔细分析相关细节,李让恒这个“新闻中心主任”的外聘身份,同样有所显露。在有些消息对李让恒的介绍中,有着这样的描述:《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知名教育新闻专家。这又很难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李让恒的本职,是《中国教育报》记者,又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新闻中心主任。
这样一来,人们不免又要追问,湖南省教育厅,为什么要聘个记者做新闻中心主任呢?其中,有没有利用国家权威专业媒体、知名记者的地位和身份,更好地宣传湖南教育、树立湖南教育正面形象的“势利之心”呢?在法律法规、相关制度还无法制约类似的“势利之心”时,新闻界、教育界对于这样的外聘,有没有、是否应该有相关规定?应该是这一事件留下的待解问题之一。
退一步讲,就算当前这样的外聘没什么不可以,但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岗位职责不能依据在岗者的“来路”有所区别。只要李让恒头顶着新闻中心主任的头衔,就是一个正式职位,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言行,也就代表了所在机关。如果出了问题,发表了不当言论,省教育厅在向社会纠正的同时,最该做的是检讨自己在用人、管人上的失误,而不是急于以“外聘人员”为自己开脱。
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来认识,假如李让恒通过某一言行,给湖南教育增了光、添了彩,树了正面形象,省教育厅还会说李让恒是外聘人员吗?如今出了事,急急忙忙以“外聘人员”撇清关系,这和此前广泛存在的“临时工顶罪”有什么两样?堂堂省教育厅如此庸俗,其雷人效果比李让恒的“万元捐资费很重要吗”也差不到哪里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