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最低消费”打了谁的脸
(2011-03-08 02:50:23)
湖北省赤壁市在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用户设置每月5吨的保底用水量,用水不足5吨的按5吨收费。2月25日,赤壁市供水总公司办公室程主任称,目前水价太低,企业亏损严重,不得已才出此决定,待今年上半年水价将上调后,保底用水量将取消。(据《楚天都市报》3月1日报道)
“待今年上半年水价将上调后,保底用水量将取消”,意味着用水“最低消费”只是自来水公司亏损之际的应急举措。可是仔细一想,又有些不对。用水越多价格越高的“阶梯水价”制度,从被提出的那一天起,就被认为是既科学又公平、既有利于水务经营良性循环又可真正鼓励节约用水、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很大的好制度,但是直到如今,也没听说哪个城市真正全面推开,实施到位。而说起原因,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是没有达到一户一表的条件。而上述赤壁市在供水“一户一表”改造之后,为什么放着阶梯水价这样的好方法不用,却偏要实行“先最低消费,后全面涨价”?难道就认准了直接涨水价省时省力的好处吗?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四百多个缺水,其中一百多个严重缺水,水资源问题迫在眉睫。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节水是一项长期的资源战略。但是,仅仅因为自来水公司亏损,就设置最低消费之类的“鼓励浪费”政策,事实上等于当地政府陷入了“全民节水——水厂减收——财政补贴加大——鼓励多用水或自来水提价”的与国家节能战略相悖的思路。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根本之点在于,自来水公司的羸亏,是否一定是一本“企业账”?或者是一本“县级政府账”?自来水的经营,是否一定要和全民节水的总方针背道而驰?自来水经营亏损,这谁都不难理解,问题在于,对于那些无法用钱来衡量、又非常短缺的自然资源,政府的统筹能力到哪里去了?如果说赤壁市的水资源多的用不完,难道就不能协调给其他地区统一利用?反过来说,赤壁市的自来水经营亏损,为什么不能由更高层政府予以公益化补偿解决呢?更何况,在自来水“成本上升,不得不涨”的表面理由背后,又有多少可以左右成本的人为因素,需要政府调查澄清,真正帮助百姓把好成本关呢?
自来水也要“最低消费”,决不是笼统的“亏损说”所能简单解释的。搞笑的背后,暴露的是政府公共服务是否民主与科学、公共意识有多高、平衡能力有多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