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来梅拼车模式”开阔治堵思路
(2011-01-10 17:45:14)
近日,上海大众租赁公司透露,“不来梅拼车”模式今年年内推出的希望很大,近期将与外方进一步商谈相关事宜。而所谓“不来梅模式”,其实就是“汽车公享”,最早出现在欧洲,指公司或组织向固定用户或成员随时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使用者仅根据共享车使用时间、行驶里程支付车费。一辆共用车可为10至15名成员使用,用户所购买和共享的是汽车的使用权。与私家车的“拼车”概念有所不同,“不来梅拼车”服务是提供给用户车辆和驾驶员,有益于保障“拼车”的规范服务和行驶安全,比私家车自行组织的“拼车”在安全保障方面更加周到完善。(《新闻晨报》1月4日报道)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一是提供车辆和司机的是专业公司,车况、驾驶技术有保证,事实上等同于租车服务;二是一辆车只为10——15名成员集体使用,具有相对的专用性;三是集体使用中,为达到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者又必然要在如何“拼车”上动足脑筋。仔细想来,这种模式,说是“拼车”有点牵强,要说“合伙包车”倒比较贴近。
前几年,有媒体曾以《利人利己利国,“顺风车”搭出大话题》为题,对减少空载的拼车“多赢”结局做出分析报道,同时也发出了“期待政府支持和引导”的殷殷之声。但是,在一轮接一轮打击黑车的风暴中,私人之间的拼车,因为与非法运营的黑车存在一定的界定难题,一度处在边缘地带,任其自生自灭。而在立法、行政等组织的议事日程上,私人之间的拼车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又肯定是排不上号的。但是在倡导和谐发展、共创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拼车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没有理由因无人主动管理而自生自灭。拼车不仅应该被官方所公开提倡,而且还应该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在堵车、治堵成为当下都市生活关键词,私人拼车又处于边缘状态的今天,上述“不来梅拼车”模式集成效应,使公共管理意义上的“既节约,又规范”成为可能。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辆空载,也减轻了用车者买车、养车的压力,避免了私人之间拼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权益没有保障的不稳定、不规范难题。因此,上海对这种模式的推广应该加快,其他地区也应该循着这个思路,探索一些既方便经济,又能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出行方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