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很亮 拉票行为很灰
(2010-12-14 17:48:26)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三位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得票,被人怀疑有操纵之嫌。质疑主要来自三位候选人王茂华、谭良才和曾凯的得票数量短时间内激增、“选民”来源地过于集中两个方面。网友“@记者陈宝成”在其个人微博上贴出了一则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学院官方网站的截图。该截图显示,该学院“根据宜春市委宣传部要求,请各单位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投票”。(《山东商报》12月10日报道)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为中国人善良、正义的代表,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心。这么重要的活动,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评选,方式上并无不当,关键是活动主管部门的态度本该是严肃认真的。但是看到宜春某官方网站的通知截图,却让人有一种难言的“别扭”充斥心头。
我们很想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只是一个误会,但是面对记者的追访,无论是网站的隶属单位,还是宜春市宣传部门,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种种迹象表明,为本地候选人造势拉票、进而为自己的政绩涂脂抹粉的“灰色”心态,事实上已无法掩饰了。
不难猜想,将来当事者在解释这一现象的时候,会搬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转弯抹角地为自己开脱。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拉”字,总是难免让人感到既自身底气不足、却硬要通过一些不太正当的手段来当选之嫌,最终授人以柄。候选人能否当选,取决于其人其事在网友中的影响力,而不是用拉票的行为来着意“打扮”。违背这个规律,只能说相关人士的心态太浮躁。这么做,不仅让网友广为诟病,也会使三位候选人处于尴尬的境地。
此外,一个“拉”字,透视出利益相关者过于强烈的功利化诉求。除了当选者可以给当地宣传部门彰显政绩,还可为当地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更直接的,可能还有网站的点击率等流量收益。很明显,只要引起网友关注,总有一些人从“注意力经济”中获益。此事的令人纠结之处在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与“感动”相关的关注,和这些人热衷的关注,有着根本的不同,本该神圣的评选,被掺进这些与利益相关的杂七杂八,人们的心里又怎么能顺畅呢?
我个人认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完全应该让公众根据自己的意愿投票,根本没必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获得。作为宣传部门,与其拉票争这些,不如把功夫下在日常对真善美的宣传渗透上。换言之,与其创造拉票这样一条“奇闻”,不如以“水滴石穿”般的努力,让当地的文明程度、人文环境持续优化,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自然而然在本地脱颖而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