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感谢门” 谁比谁更可悲
(2010-03-12 02:46:57)
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犹豫了很久的冯小刚终于忍不住开口,对奥运冠军“感谢门”发表看法:有体育官员指责周洋夺冠感言‘应该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父母’,记者再去采访的时候,这孩子改口了,重新说了一套感言,把父母排到第五位,我觉得这就更可悲了,这事越抹越黑了”。冯小刚提出,特别希望不要给这位世界冠军压力,首先说感谢国家也没错,因为是真实的感受,感谢父母更没错。(《广州日报?3月11日报道)
冯小刚说“周洋改口更可悲”,谁都能听出,可悲的决不是周洋本人,而是逼着周洋改口的环境压力。然而,围绕着周洋的“感谢门”,可悲的事并没有结束——日前又有媒体在采访周洋父母时提问:周洋拿了奥运冠军之后,说要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网上有人说你们夫妻在拿孩子当作致富的赌注,是这样吗?善良的周洋父母,几乎把所有能想出来的词汇都搬出来,竭尽全力否认这样的说法,说到激动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从善意的角度来分析,我不认为采访周洋父母的记者怀揣十足的恶意,他们的采访,选题上也许只是跟着感觉追风逐浪,提问时也许只是漫不经心,但是从采访现场的视频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采访,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当事者。采访者不应该、不敬业、不专业,这是读者从这段采访中得到的最直接印象。
笔者以为,媒体的公正与客观,除了采访充分,以事实说话之外,更应该考虑到,媒体关注的视角、新闻价值的取向对整个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导向,用事实说话,也要讲究展示事实的不同角度。此外,媒体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必须要有社会公益意识,要对社会负责,不能把价值观仅定位于吸引眼球的唯“热”是图。向奥运冠军的父母求证是否把子女当作致富的赌注,这样的记者有没有对新闻价值的起码判断?有没有严肃周密的采访提纲和应对变化的预案准备?有没有对当事人形成伤害的起码忌惮?业务能力上,有没有起码的提问技巧和采访基本功?这些问题,哪怕能有一个过关及格,恐怕也不会发生“周洋父母遭逼问痛哭,怒称不会用孩子谋利”这样的事。
一段夺冠感言,引发了这么多本来不该发生的事,全国人民振奋于周洋夺冠的好心情被破坏,周洋及其父母的压力也已经够大了。无论如何,“感谢门”的是非曲直,人们都已心中有数,不再需要谁来打扰当事者,因为周洋需要潜心的训练和比赛,她的父母也需要平静的生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