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 不要仅仅拿女性说事
(2010-03-09 17:34:30)
“男女平等是无条件的,决定是否退休的因素应当是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而不是性别和年龄。我建议,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孙淑君对记者说,她的这个建议代表着越来越多女性代表的心声。(《检察日报》3月8日报道)
有关女性退休年龄的提案,每年的两会几乎都有人提,但是每年提出时,社会公众总抱以弹多赞少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在于,在人们的普遍理解中,这些打着“女权”旗号提出的建议,其真正诉求并不在女性权益上,更多是那些拥有一定地位和稳定待遇的女性,自觉比男同事提前退休“吃了亏”,所以要争取退休上的待遇平等权。而这种带有很强“既得利益色彩”的提案,不仅很难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支持,而且由于我国女性群体面临的生存状况千差万别,提议“男女同龄退休”,同样也遭到那些苦盼早退休的劳动女性反感。因此,此类提案尽管年年两会都有人提,但也总是热闹一阵就烟消云散了。
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孙淑君代表的建议,显然有别于以往的提法——虽然目标还是“男女同龄退休”,但是诉求点却不完全是“女权”,而是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性质女性的退休愿望,推行女性“弹性退休制度”,赋予女性退休的自主选择权,将选择权交给个人。不能不说,同样的议题,今年孙代表的建议让人觉得视野更开阔,更切合现实生活,说服力强了一些。给老话题赋予了新意,这是代表的“策略”之处,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人大代表议政能力的提升。
然而,我对这样的提案依然不以为然。就事论事地说,应该拿到两会上讨论的,不该是女性退休年龄,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弹性退休问题。因为就现有情况看,对退休早晚的争议,真正的焦点并不在于男女性别,而在于不同的人所处的劳动环境和待遇预期。换言之,工作压力不大,待遇不错的人,不论男女,都愿意晚退休;而那些待遇较低、几乎是在“熬日子”的企业一线劳动者,无论男女,都盼着早退休。在退休问题上如何既考虑国情、公平,又体现更多的人性化?比如,退休时间的确认,能否把年龄与工龄结合起来考虑,哪个先到线都可以为其办理退休?这恰恰需要在两会这样的议政平台上,商讨一个相对统一的政策大框架,让政策与市场共同起作用,让国家、单位、个人的责任与利益都能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拿着“女性”来说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