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白领”就是白领工资

(2009-09-15 18:27:48)
标签:

教师

白领

编制

即得利益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你曾梦想过不上班却有工资可拿吗?现在不用做梦了。因为早在6年前,这件事就在河南省郏县的教育界成为了事实。“这些人有的还不到40岁,但待遇却与在职教师相同,工资照拿不说,而且还能晋档晋级,真是白领工资的‘白领’。在县政府的文件里,这252个人被称作‘编外离岗’。”(《中国青年报》9月14日报道)

    白领工资,应该是河南郏县对“白领”的成语新解了。252名还属青壮年的教师,每天不用上班,却以“编外离岗”的名义,拿着甚至比正式教师还高的工资。那样巨大的一笔支出,原来只是当地政府既要应付省里“清理超编”的政令,又怕直接裁人影响稳定,最终花钱养了一大批闲人。当地政府官员“走一步算一步”,谁也不得罪,却不仅把纳税人的权利抛到脑后,而且也并没有给他们换来太平——由于具体做法中还存在“病退”、“提前退”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大量上访上告,花钱买来的“稳定”,脆弱得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众所周知,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钱。如何支配,是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经公众首肯的。但是上述现象,却让人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几乎没有一点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一遇矛盾,只知道用公共财政的钱“堵窟窿”,只考虑息事宁人让自己过关,完全没有顾及公理、法理、系统化解决的应有态度和方法。比如,教师编制超标,肯定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新问题。那么,当省里要求清理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当初超过的编制是靠什么得来的?要退,是不是应该理直气壮地退他们?再比如,就算是需要“花钱养人”,也要看怎么个养法,为什么不能组织那些暂时退出教师队伍的人转岗,为当地教育系统减支增效做些其它贡献呢?

    无独有偶,同一天的热门新闻中,《中华新闻报》的倒闭,同样引发新闻界老总对媒体转制之难的感慨。媒体老总们普遍认为,媒体转制为企业,最大难题是人员分流。而人员分流为什么难,归根到底还是事业编制享受者“即得利益不能受损”的强硬理念,成了所有改革、整顿坚不可催的障碍。编制,为什么不能与市场接接轨?编制带来的利益,为什么那样理直气壮地非保不可?这正是白领工资的“白领”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白领”现象就不可能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