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多万平方米“无证房”是怎么冒出来的

(2009-08-01 01:29:15)
标签:

无证房

尴尬

监管

灰色

房产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据海南省海口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统计,全市目前有322.77万平方米“无证房”。该局新闻发言人王贺清算了笔账:以每套房100平方米计算,意味着拿不到房产证的购房者超过3万户。购房者因拿不到房产证,接连与开发商发生冲突,有的购房者将开发商的办公室砸烂。近期,海口市“无证房”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受到广泛关注。(《新华每日电讯》7月29日报道)

    根据有关规定,房屋自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办理初始登记,购房人最长应在房屋竣工后五个月内拿到房产证。可是在海口,四五年拿不到房产证的很多,10多年拿不到的也不稀奇。与之相对应的,是数万购房者焦虑急迫的心态,随时可酿成重大社会事件。笔者以为,海口的情况,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应该无证房现象予以高度重视,分析成因,找出对策。

    说到成因,我以为这样的局面主要由两个方面所促成。第一是市场原因催生的房地产预售制,形成了天然的信用风险。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很特别的市场。一方面是需求的持续旺盛;一方面是开发商的入行门槛很低,资金实力普遍不强;再一方面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拉动经济的热情很高。所以商品房预售制一经推出,就被上述三方普遍接受。而就在购房者认为预交房款可使房价更低、开发商解决了资金困难、政府认为繁荣了楼市的皆大欢喜背后,一些不讲信用的无良开发商,开始利用与购房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自恃握有更大的主动,以牺牲安全性、舒适性为代价多增商品房面积,直至涉及违规开发而办不出房产证,一步一步把购房者拖入买房无证、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第二是监管不到位。最为典型的,就是“先上车后补票”的潜规则在房地产领域大行其道。而之所以敢“先上车,后补票”,惟一能够解释的理由,是房地产行业在政府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哪个部门敢于严明执法得罪了开发商,在当地高层官员的潜意识里,可能就是“破坏当地发展”的无凶。有了这样的人文背景,事前的监管,也就变成了“只管审批、不管执法”的花架子——没有批准的项目,你硬要上,那将来出了问题你负责,与我无关。肩负公共服务的政府监管部门,最终沦落为只会发通知、下禁令,没有任何其它能量的“纸老虎”。本该是“真老虎”却成了“纸老虎”,开发商还有什么可怕的?“无证房”又怎能不雨后春笋般冒出?

    “先上车,后补票”符合开发商的游走于市场与官场的灰色心理,也契合了某些政府官员的为政原则,他们大概都不会去想,万一“补不上票”的后果是什么。类似“海口300多万平方米无证房”这样的烂滩子,政府如果真想给购房者一个负责任的交待,除了让开发商“吐出”违法所得并追加处罚,政府再“吐出”一部分政绩和声誉形象,恐怕没有别的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