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禁租令”为何难以落实
(2009-04-07 23:19:43)
日前,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严禁在校大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要求各高校按班级安排学生集中住宿,对特殊原因在校外住宿的学生,要严格履行相关备案手续,同时要求加强学生住宿安全管理。面对“禁租令”,不少大学生颇有怨言,认为禁止在校生租房会带来不便,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对于大学生们的抱怨,不少高校工作人员尽管无奈,但仍表示将对学生住宿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外租房。(《济南时报》4月5日报道)
对于大学生禁租令,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切实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因为仅仅是“原则上”,所以各地在落实中松紧不一,绝大多数高校没能禁止。不难理解,如今的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价值观、人生观的碰撞更加激烈。如今学生之间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差别,条件好一些的,就有了向高标准生活靠近的欲望,这不犯法,也不应该受到更多指责;张扬个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根据自身个性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也不是一个禁令就能彻底剥夺的——学校毕竟还不是军营。
尽管确实有不少在校外租房的学生,是因为做兼职、考研的需要。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还在于心理上——独生子女对于隐私环境的重视和空间独享的要求,比过去的孩子要高很多。从科学成长的意义上说,大学生本该更好地去体验、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因为躲避只会导致进一步的社会适应不良。住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是孩子成年后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学会与同学相处,是积累社会经验的第一步,这是人生道路不能没有的一个阶断,也是我相对赞同“禁租”的唯一理由。
我个人认为,当年教育部的“禁租”通知,其主旨并不全是针对大学生的,而是对高校生活条件、管理秩序提出的新要求。当前一些高校正在通过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来试图遏制学生校外租房的势头。但用这样的方式“遏制”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原因无他,学生到校外租房,并不全是因为宿舍的档次问题,秩序、道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试想,当你在宿舍里潜心学习,积极备考时,一些室友却在围着电脑看“网上大片”、七嘴八舌高声谈笑,你是不是有一种无从发泄、必欲“逃”之后快的感觉?而高校对类似现象的管理没有突破,“禁租”的效果又何以保障?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