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播放斥官镜头是明智之举
(2009-03-07 22:39:32)
在四川省合江县,近日发生不小震动:县电视台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本地新闻时段,反复播放的一部16分钟长的短片,除了暴露县城存在的脏、乱、差外,还集中采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动质问“县长、书记在干什么”的镜头,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屏幕上。(四川在线3月3日报道)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县电视台能有多大胆,敢把“县太爷挨骂”的镜头反复播放?不错,县电视台确实不敢这么做。但是在领导审片后,电视台接到县府办通知:一定要把群众质问“县长、书记在干什么”的内容“原汁原味”地加进去。这才出现了让全县人民感到震惊的一幕。
按道理说,作为为百姓服务的政府,公众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人批评反倒不正常。但是在中国,千百年来大行其道的,是“为官者尊”等形形色色官讳。“不能批评”虽然不能说出来,却在如何批评上,有着许多有形无形的忌讳。比如,针对官员的批评,不仅不能伤其自尊,不能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不挑字眼儿,而且最好还能更“艺术”一些,达到“小骂大帮忙”的效果。这样的批评,在官场内部,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直言不讳的批评,才尤其珍贵。那位不顾县官面子,激动质问“县长、书记在干什么”的老人,不仅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值得尊敬。
而在看到这样的镜头后,合川县委书记、县长的态度同样令人称道,做法也非常明智。态度上,他们尊重百姓的批评权利,自觉破除传统官讳,体现了一定的胸怀和开放意识。而敢于亮丑、敢于把被人质问的镜头反复播放,明智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们清楚,官员的面子,不是靠封锁言论能够封得住的,不是靠前呼后拥的派头能够撑起来的。此前,不少地方官通过查封报纸、追查短信等极端方式,来维护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但是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做法最终只能沦为笑柄。
二是他们知道,只有把脏、乱、差环境以及民众的看法,通过电视播放展示出来,才能更全面、更立体的暴露问题,解决起来才更容易统一认识,更能得到群众的配合。近年来,一提整治占路经营,不少人就习惯地认为小商贩们也不容易,整治行动就是和他们过不去。而把脏、乱、差问题和群众反映一起搬上荧屏,人们就不仅会发现问题已严重到什么程度,而且也会在同情商贩与追求环境之间,重新认识政府的作为。
三是此举还暗含这样的寓意:书记、县长被公众质问了,下属各部门怎么办?原生态的民意摆在那里,你们还用书记、县长来质问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