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提拔”也需保持一份清醒
(2008-06-15 16:57:33)
四川省各级党组织把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表现,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使抗震一线成为检验和考察党员干部的重要战场。昨(8)日记者从省委组织部获悉,日前,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6个重灾区先后从抗震救灾一线提拔使用干部50人,破格提拔干部19人;及时处置了“不作为”干部28人,其中免职15人。(《四川日报》6月9日报道)
不可否认,当前干部队伍中的一些人,其价值观、荣辱观与领导干部的身份不相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只享当官待遇,不尽当官责任”的人,尽管嘴里不说,行动上未必不是热衷追求者。这些人由于平时缺少被考验的机会而留在干部队伍中,但在大灾的考验面前却会原形毕露。对于官员来说,在灾害中的表现,上级组织不能仅仅以“人性本能”的最低标准来衡量,而应按照灾害面前本该具有的“责任本能”来衡量其是否称职。由此做出“火线任免”的举措,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火线任免”由于带有一定的紧急与仓促,打破常规在所难免,因此疏漏之处也需格外在意,尤其是要防止两种极端化倾向:
其一,要防止忽略对干部的教育与帮助。要看到,在官员这个队伍中,崇高的、不崇高也不卑劣的、卑劣的同时存在。一些官员确实或属懒散成性,或属大私小公,这样的官员,从官位上被拿下是本该如此的事,毫不可惜。但是以“救灾不力”的惩诫前提来看,肯定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情况与成因。其中虽不乏临阵脱逃者、不履职不作为者,也可能会有因为没有类似经历而手足无措、角色错乱而抓小放大、最终导致效果不好者。对于后者,上级领导及组织部门也应该认真调查甄别,并采取适当的组织处理。对于组织工作来说,正是因为免职等处理方式比起教育帮助要容易得多,所以才更需要防止在火线任免中忽略后者。
其二,要防止用大官帽压垮了好小官。对于抗震救灾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如何提拔使用,是否一定要奖励官帽,其实都有很大的争论空间。前者涉及到提拔程序的必要,毕竟人性是复杂的,如果经过试用期以及一些必要程序,日后效果无疑会更有保障;而后者涉及到干部标准和“好人标准”是否能够划等号问题。众所周知,兵与官、小官与大官的最大不同,在于面对矛盾的复杂程度不同。矛盾线索由单向、平面,变成多向、立体,其陡然增加的工作难度,并不是仅有满腔热情就能胜任。而由于人的天赋、个性千差万别,有些能力远不是一个“学”字所能解决的。历史上,那些戴上“官帽”的岗位精英们,虽然不乏成长为优秀领导者,但更多的人在官位上没能“再度辉煌”,更有人被官场的错综复杂搞得焦头烂额,最终被“官帽”所压垮,连原有的“好兵”价值都不复存在。
破格,是火线任免的一大特色。但是“破格”也往往容易“破”出问题,需要组织部门在“火线任免”时保持一分清醒。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