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早报》与某网站社区联合举行的“3·15暴利行业揭秘大调查”显示,近4000位网友投票,从26个候选行业中选出2008年的十大暴利行业,依次为房地产、眼镜、殡葬、通讯、药品、高速公路、化妆品、教育、婚纱摄影、网络游戏,房地产业位居十大暴利行业之首。(《东方早报》3月14日报道)
这样的调查尽管说不上很权威,但是如果将网上调查的“原生态”效应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判断,“十大暴利行业”的成员及排序,还是有着相当可信度的。那么,“十大暴利行业”暴利何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
据笔者粗浅分析,这“十大暴利行业”基本可分为以下4类:
第一是垄断或准垄断形成的暴利。前者,主要为资源垄断,如教育、高速路;后者,主要是依存于当前政策环境之下的“一家独大”式寡头垄断,如电讯,殡葬业。
第二是产品需求巨大,但产品特性与市场开放度形成过大反差,因法规不完善,执法跟不上而导致钻空子太容易,从而形成暴利。比如,药品与民众生命息息相关,但是药品的过度市场化与中国独特的医疗体制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靠回扣打市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流通成本可能大过生产成本”的怪象,从而把药价不正常地推高。眼镜,也有与此类似之处。
第三是商品的物化特征比较差,所卖商品几乎就是在“卖感觉”,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无法量化,钻了消费者“说不清”的漏洞而形成暴利。比如婚纱摄影、化装品,就属于这一类。
第四是商品的科技、创意含量较高,市场需求小众而稳定,产品或服务不易被仿制,一个“专”字带来了滚滚财源。网络游戏就属于这一类。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十大暴利行业”的前三类,基本都存在着市场化不充分或市场化太充分两个极端。“十大暴利行业”事实上就是当前社会的缩影。上述四类中的前三类,其实都与治国理念、公共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第四类,也给在市场中打拼的众多创业者提供了新启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