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我相信不少人的手机都会陆续收到了拜年的短信,自己也一定会写些短信,发给平时难得一见的至爱亲朋。但是,每到这个时候,也总有人抱怨,自己收到的短信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堆砌词藻,毫无个性的人云亦云,乐不起来的刻意幽默,同一内容的照抄转发……那感觉,实在有些味同嚼腊。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原因不外以下三个:一是忙。如今的人们,生活、事业的压力很大,既想忙里偷闲给朋友送来祝福,又苦于没时间斟酌词句,只能简而化之,自以为对方也能“见字如面”;二是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只会利用短信的便捷,做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做不好更为复杂的表情达意;三是在思路上走入误区,以为精致的祝福短信,就是要语言华丽,词句优美,却对其中应该蕴含的情感大大忽视,致使自己的祝福对象读不出应该得到的精神慰藉。
以上三个原因,前两个可以理解。不管怎么说,作为祝福短信的接收者,还是应该体谅祝福者或因忙碌、或因表达能力欠缺形成的无奈。无论什么样的祝福短信,我们还是应该抱着“收到总比没有强”来看待。将心比心地说,朋友也好,亲戚也罢,心理距离不可能完全一样,只要发来了,就说明对方还想着你。而只要人家心里还有你,都应该心存一份感激才是。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应该从短信发送者自身找一找原因了。我个人觉得,一条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冼练精致的拜年短信,给人带来的愉悦未必逊于当面的祝福。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起点不一,但写好拜年短信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其一,文笔不错的朋友,不妨下些功夫,给朋友们精心创作些“一对一”的个性化短信。根据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关系,写出或体贴关爱,或景仰敬重,或温馨浪漫,或体贴可人的动人短章。
其二,文笔条件不太好的朋友,则不妨以质朴、个性的语言,回顾曾经的瞬间美好,触动双方的共同心声,以双方情感的存在基础,送出自己的新春祝福,这同样会让对方备感亲切。比如,一位朋友曾发给我这样一条拜年短信:“我现在换了新工作,感觉很好。知道吗?做出这一决定,是上次聚会你的一句劝导直接引发的。新春将至,祝一切安好,愿你把‘智慧劝导’带给更多人。”没有诗一样的语言,没有刻意造出的幽默,却同样让我周身温暖。
其三,感情上确实“不见外”的哥们儿、姐妹儿,大可轻松调侃,或适度地恶搞笑骂。见到这样的短信,马上可以让对方融入此前过从甚“铁”的美好时光,从心底引发出会心一笑。
拜年短信“含情量”的多少,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人读懂这份含情量,是这类短信的要义所在。想用短信给亲友拜年的朋友们,不妨再认真、再细腻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