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食堂 稳住价格是个大课题

(2007-09-11 01:28:45)
标签:

时事评论

高校食堂

涨价

大课题

挑战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据9月8日的《法制晚报》报道,为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教育部组成3个检查组,分赴广州、南京、天津三地进行检查。

    早在8月27日,教育部就发出了有关“应对副食品涨价,搞好食堂供应的紧急通知”,针对落实中存在问题,又于9月6日发出通报,但是现在不少高校食堂的涨价惯性依然较大。对此,教育部的分赴各地检查当然必要。但我觉得,在涨价因素相对复杂的背景下,高校食堂要想避免市场的直接冲击,必须走出观念的束缚,不要再把食堂当作辅助性的二线部门,而应该像重视教学那样,把食堂作为“大课题”来研究,把餐饮供应作为一项科学有序的事业来对待。就目前遇到的具体问题来说,我觉得食堂的“大课题”研究应该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是建立自己的副食品基地。原料的分散采购虽然省事,但是却容易被短期价格波动所冲击,导致成本不易控制。因此更根本的办法,还在于各高校要有长远打算,或建立专门的食品基地,或联手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网络化配送中心,把营养、安全、稳定的要求,来个一揽子解决。

    二是要研究科学化管理。一座高校,上万人就餐,而且高校食堂又本该定位于公益或半公益,不能全部实行市场化操作。其供应质量、服务水准、盈亏临界等掌控水准,不亚于一家大型企业。除此之外,社会上“回扣”之类的贪腐风气,同样挑战着高校领导的胆识与智慧。如何通过分散权力、社会监督、透明操作等方式,挤压相关人员的食利空间,其付出的努力,恐怕不会比一位教授教好一门课小很多。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中小学营养餐供应中,孩子们交纳6元餐费,最终吃到嘴里的成本却不足3元,其中很大一块利润被形形色色的中介吃走了。高校食堂虽然和中小学营养餐供应不一样,但是在“环节越多,成本越高”这一点上,却适应着同样的规律。教育部的检查也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举措也罢,如果不在集中采购、甩开中介上做出文章,高校食堂想维持价格稳定,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