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日报下属荆楚网组织了一场“东湖网友看荆楚”活动,主角是“民间”身份的网友。活动宗旨被确定为“以网民的视角报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为促进地方发展献计献策”。但是,活动却从一开始就走了“官方”路线,因而“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热情回应,除安排食宿和考察路线外,还委派市委宣传部部长亲自全程陪同。结束考察的网友们,纷纷在论坛用赞歌式语言总结自己的考察感受。(《中国青年报》6月6日报道)
由于反应快捷、互动性强等先天优势,网上舆论的影响力在日益强大,网友的声音,已成为社会各界洞察民情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为迎接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荆楚网专门把目光锁定于网友群体而举行这一活动,说明网上传媒、网上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但是,重视网上舆论,充其量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要让网上舆论在保持鲜活特性的前提下,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发挥正面作用,还有许多方法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我个人认为,以地方党报网站的身份,组织这样一场“看亮点、看发展”的集体参观走访活动,有地方宣传部门出面接待,按照人家安排的路线参观走访,再由网友们写出“正面见闻”贴在网上,做法上似乎扭曲了网上舆论应有的特点,效果上也难以真正按照主办者的初衷发展。因为不管接待标准多高或多低,只要是接受了人家的接待,就很难逃避“吃人嘴软”的嫌疑;只要是按照人家安排的路线走访,眼见也未必为实。这样看下来的“亮点,发展”,自然很难保证客观公正。
在我看来,网上舆论的鲜活,正在于网民来自各行业、各阶层,在他们的话语中,往往有着令人惊叹的视角和表达。网民是最分散的群体,也是最深入生活的群体。对于网民来说,社会上的亮点、发展,用不着谁来组织参观走访。我更相信,身在某一行业的网友,以自己亲历发出的帖子,比集体参观走访者写出来的东西更真实,更有内涵。这些来自生活的鲜活信息,与官方声音形成映照,才能促使公权机关更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工作思路。
作为主流新闻网站,重视网上舆论没有错,但是应该通过网站的积极引导来实现。比如,通过鼓励那些身处社会一线、目光敏锐且善于表达的网友,畅谈自己心目中的“亮点,发展”,通过开展健康的讨论、劝诫恶意攻击、封杀宣泄漫骂等举措来体现自己的“重视网上舆论”。而不适宜通过组织参观走访,统一宣传口径,急于把网民的声音纳入“官方频道”。
近日,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把互联网建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健康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所有这些,决不是把网民声音导入“官方频道”就可简单涵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