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停播好久了,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个节目惋惜。当初,我可是这个节目的铁杆观众。
“别人比的是知识,而我们比的是怎么更招人喜欢”。开栏语形象点出了《挑战主持人》的栏目主旨。怎么才能招人喜欢?这本身就是一个既富挑战性、又极具娱乐性的“即时应景式”创造。栏目主持人、参与挑战者与现场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又给荧屏前的我们带来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挑战平台。应该说,挑战的确充满刺激,而这档节目中的挑战,又从始至终处于现场气氛、观众情绪等动态变化中,其刺激更是让人有“难以回神”的感觉。但是,“你也许很委屈,你也许不服气,但我还是要对你说,你被淘汰了”,当马东在每轮结束后像背台词一样对挑战者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除了发出“真残酷”之类的感慨,又何尝不为这“残酷”叫上一声好呢?
为“残酷”叫好,不仅缘于其刺激性的一面,更是因为这挑战过程设计的很是科学、巧妙。如果说在自由发挥的第一阶段,还仅仅是让观众认识你、观察你,让你找找进入角色的感觉的话,那随着第二、第三节的推进,那挑战也越来越向着更细微、更综合的方向发展——考验你学识、动手、机智程度,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与自身心理的调节,与佳宾及栏目主持人的心灵互动……。
据笔者观察,在第一阶段就被淘汰的选手,不是因为太过紧张,出现重大失误;就是因为节目设计本身就不成功,与握有打分权的现场观众心理错位太大,被淘汰其实并不冤枉。而到了最后时刻的“名人面对面”,则不仅需要自己的提问既要讨观众的好以求得支持,又不能游离名人的生活圈子,让名人难以回答、观众听着不过瘾。挑战者提问的水平有时立见高下,有时又确实仅属观众“各有所爱”,支持率相差极微,偶然性也大了很多,其紧张激烈程度有时连我们电视观众都异常亢奋。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淘汰程序设计,的确让人“有点委屈,有点不服气”,但因为淘汰标准就是“更招人喜欢”,所以被淘汰也难说什么。
《挑战主持人》的确是一档策划周密、结构严谨、节奏流畅、悦已愉人的栏目。作为观众,我很为这个栏目制作者、参与者的勇气与信心所折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