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素质教育是靠老师还是靠体制,尽管这两个因素与此都有重要的关联,但是如果非要以一种肯定的口气来必选其一,那我只能遗憾地说,老师和体制都靠不住。
在升学率这根大棒的驱赶下,素质教育是“只能说不能做”或“只能说没法做”。有了升学率这样的强势“存在”,素质教育又怎么能摆得上议事日程?说素质教育决定于体制,可体制又决定于什么呢?我们可以认真想一想,从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来说,我们的社会现在奉行着什么?还不是首先以文凭取人?在文凭的主要价值只是成了一块敲门砖的社会氛围中,教育体制还能逆流而动地搞什么“素质教育”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体制是根本靠不住的。再从对人才的评价方法来说,尽管人人都在骂“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但是又有谁能找出一个比考试更公平更平等的办法呢?作为一种考察方式,考试本没有错,关键是考的内容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死概念”,还是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活知识”。
在孙维刚老师那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那样好,不仅体现着他本人惊人的创造力,更让我们看到他那可贵的献身精神,而凡有大成就者,这两条都是缺一不可的。就象雷锋是我们的精神楷模一样,孙老师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但是,无论是创造力还是献身精神,这样的楷模都不可能成批涌现。整个社会的素质教育全指望教师们的负重前行,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的观点很简单:只要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没有根本性改变,老师必然会缺少创造与献身的动力,新的教育体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素质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落实。(2002-3-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