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9月6日报道,江西南昌 “开心人”大药房,只因不按药价虚高的“行规”办事,坚持比市场平均药价降低45%的价格经营,惨遭同行挤兑。在其它药店和一些医院的联手逼迫下,医药厂家纷纷从“开心人”的货架上撤货,甚至不惜自掏腰包把自己的货再从“开心人”买回。除此之处,在短短的几天里,“开心人”药房还接到了数百个恐吓电话,有人扬言要烧店砸店,有人威胁要药店马上关门,否则有生命之忧。在报道中,笔者特别注意到,数百名群众在知道供货商来“开心人” 撤货后,群情激昂地来到这里,他们十分担心“开心人”办不下去。其中一位严姓老者激动地说,我服用的降压药,多年来一直以市场价12.5元一盒购买,而现在在“开心人”,买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卡托普利,只需3.5元,我今天不是来买药的,而是来保卫这家药店的。
七旬老者的这番话,闻之令人悲壮,但更多的还是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无奈与苦涩。他们为什么要保卫“开心人”?为什么同行们却要置“开心人”于死地?答案不言自明。可令人无论如何想不明白的是,在“开心人”遭遇厄运的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声援的是那些起不了实质作用的老百姓,却见不到政府在其中有什么作为?如果这一切真如某些“民间说法”那样,仅仅是“老百姓吃药很大一部分要靠自费,所以对药价敏感;而政府官员们吃药不用或少用自费,所以不关心药价”,那这样的政府是不是太可悲了?
一边是数以亿计的百姓被虚高的药价拖的筋疲力尽,一边是医药行业多年来“两头瘦,中间肥”的畸型流通模式。我们总说政府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屁股该坐在哪一边,想必在认识上不会成为一个问题。而成为问题的是,当政府遭遇到“开心人”们眼前的处境时,又往往表现得既无长久的策略,亦无眼前的办法,把一切交给由“坑人行规”操纵的市场来解决,让“开心人”们自生自灭,让百姓们的企盼一次次地落空。
我们所说政府在此类事件中的作为,并非是指硬性干预等简单化手段,而是应该通过对政策的制定、补充来体现政府的立场。比如,针对药品的流通费用大大超过生产成本等不合理状况,政府能否通过对药品流通费用的监控,将流通费用的大头利用税收手段由国家收走,而且是向药品生产者和最终销售者两头征收,逼迫药品在流通中减少环节?再比如,对以非法手段对同行实行威胁、恫吓直至打砸的,公安部门是当作要案进行查处,还是只当作一般治安案件“挂起来“,同样体现着政府对这些行为的态度,在这些问题上旗帜鲜明,那些“恪守行规”的药商还敢那么猖狂吗?
给“开心人”们撑撑腰,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这既是政府工作的份内之事,更是百姓们所日思夜想的。(2002-9-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