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赛季结束时,笔者曾撰文称,在中国足坛上有两个最成功的教练,一个是桑特拉奇,一个是张引;一个是外教成功的典范,一个是本土教练的榜样。毫无疑问,这两位是上个赛季最抢眼的风云人物。从社会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经历,如果有哪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写成作品,一定会是十分生动的;从足球行业来说,如果有足球技术专家、足球管理专家来做专门的文字、图像整理,也一定具有不凡的价值。
新赛季刚刚打了区区6轮,去年的两位“最成功教练”却日子都不太好过。桑特拉奇所带队伍状态起伏不定,始终找不着上赛季冠军的感觉,大比分负于大连实德更让桑教头尴尬无比;而张引的带队成绩更是没法提起,其灰头土脸的处境实在令人同情。是他们的水平突然下降了?是他们的对手实力突然提高了?是中国的足球环境有问题?还是其它左右成绩的因素比如队伍内部矛盾等问题突然尖锐化了?这些的确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本赛季辽宁队成绩不好,实在是以上提到的诸般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既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那么让教练下课就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吗?从球员们对此事的强烈反应看,此举带来的连锁反应到底是福是祸现在还很难预料。在甲A各支队伍中,张引和他麾下的辽宁队应该说是个特例,大多数球员被张引从足球儿童一直带到甲A赛场,成为活力四射的职业球员。“老爸”和他的“孩子”们情同骨肉,沟通毫无障碍,这是任何一支队伍所无法相比的,也是他们去年差点成了“中国凯泽思劳腾”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引成了甲A赛场一个另类成功的样板。我们应该承认,“情同骨肉”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轻易放弃甲A诸旅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决非上策。作为俱乐部,对此的慎重之处应该在于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苗头抓什么,而不是把主教练一换了之。比如,如果是技战术落后,是否请个技战术专家来做顾问;如果觉得张引不再适合做主教练,是否考虑当领队,把队伍的凝聚力保持住?……
足球真是残酷,它残酷就残酷在你的努力、你的能力与你的成绩往往不成比例,让你徒呼奈何;联赛的浮躁和疯狂真是既成人又毁人,他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你在骂声中灰溜溜地夹起尾巴。在中国的甲A赛场上,球迷对失败场次的忍耐极限不超过3场,任何对球队的改造都要在这个极限内进行。球迷的浮躁又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俱乐部,不采取短视的措施你俱乐部的日子就没法过,毕竟你还不那么财大气粗。
张引老帅,想开点吧,咱们这个足球环境就是这样,没什么可沮丧的。有机会再带一支队伍,重新证明自己。(2000-4-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