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日前北京市有关部门一次性对房地产业减免各种收费达47项,而这47项收费落实到房价上,每平方米仅能降低5元钱,让“圆住房梦”的百姓们依然望房兴叹。
取消47项收费,听起来颇受鼓舞,可实际效果却让人实在打不起精神。反差如此之大,我们不知道出台这项政策的有关人士是否早有预料,如果初衷仅为降低房价,且降价效果是在预料之中,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故意画一张烙饼在给百姓充饥;如果是在意料之外,那问题就可能是出在开发商或者是决策本身的问题了。
先看看开发商们对此是怎么说的。
说法一,这些费用的减免,对建设成本的降低是微小的,但对购房者的影响是较大的,这里的逻辑是,政府取消了这么多项收费,说明了政府发展住宅市场的决心,会引发更多的人加入竞争,有了竞争,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这个猜测有一定道理,但从百姓角度看,如果说通过取消47项收费降低房价的初衷,如同超市对买东西的顾客白送一个塑料袋那般“慷慨”,那开发商们“政府通过做出姿态引发竞争,从而通过竞争降低房价”则更像是一张无期兑现的空头支票了。
说法二,如果一般老百姓、工薪人群成为主力购买者,整体价位就会下降,所以什么时候普通老百姓进入房地产市场,什么时候北京的房价就会降下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普通老姓正是因为门槛太高才进入不了房地产市场,而如今又阔论一般百姓一天不进入市场,房价就一天也别想降下来。这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车轱辘话,大概等于废话。
说法三,市场经济下,供求决定价格,因此,成本的下降,不会影响价格的下降。只要供不应求,开发商是不会降价的,只有供大于求的时候,开发商才可能把降价当作竞争的手段来使用。谢天谢地,总算是从生意的角度说了一句痛痛快快的实话。不过我倒觉得,开发商的行为准则难道仅仅是从生意这一个视角出发吗?按照这个逻辑,别说您取消47项收费,就是取消470项,房价也不会下降多少,因为“供求决定着价格”。
有了以上这些“说法”,明眼人也就都清楚了:如果真的不是在“做秀”,政府靠减少收费项目来降底房价的做法就显得太天真了点。就算真的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强化竞争,力度又太小了点。想想那本来专为低收入者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却有很大一部分被大款买走;想想那居高不下的房价中,又有多少“权力股”掺在其中;想想怎样才能让房价更加透明、公道,确保住房交易的公平;想想房地产业目前的游戏规则距离一个竞争充分、健康发展的客观环境还有多远,政府有关部门就该具有相当的紧迫感。毕竟,大量的管理、监管工作,比起减少一些零零碎碎的甚至压根就不该收的收费来,显然更有意义。马龙生(2001-4-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