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汽车市场的“附加值”在哪里

(2005-12-10 00:28:28)
分类: 汽车评论类——文章列表

    读7月31日《中国汽车报》头版《“分营”、“并网”哪个有利》一稿,觉得该文提出的正是一个被广泛忽略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最科学、最有效地利用中国的汽车市场资源。“分营”也好,“并网”也罢,该文提出的并不仅是两个新鲜的汽车流通概念,而且也是实践意义上的两项策略选择。加入了WTO,外国汽车公司获得了在中国“分销”汽车的权利,但如何分销,却是我们在“入世”背景下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而且还是事关我国的汽车市场资源筹码如何在新规则下得到最大利用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无论是外商、国内经销商、还是国内的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其出于自身利益的鼓噪、窥伺或举棋不定,都不应左右我国政府对此实行“铁腕管理”的决心。

 

    无庸讳言,该文作者站在国家宏观角度提出的观点,对于具体的汽车生产者、经营者来说会有触动,会因涉及到他们的具体经营而对该文观点不能认同。但我却觉得,只有保证了国家的宏观利益,局部的利益才能永久得到保证。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块肥肉,我们要用这块肥肉换回我们必要的利益,但是怎么换,是类似于能源行业“卖原料”式的原始地换,还是把这个市场带上附加值,更精明、更有创造性地换,该文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那就是:与其让进口整车廉价地占有我们现行的销售渠道,就不如让外商将资金投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通过生产过程,再将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让汽车市场带上产能、就业等附加值,让我们的市场更“值钱”。而通过让外商自建自己的品牌营销网络,加大其建设成本与决策难度,则是我们在不违背WTO准则前提下的自由决策空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办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但是,具体到我们这个社会,情况好像要复杂的多。笔者最担心的,不是该文观点是不是能被决策层认可,而是事关不同的利益主体时,难免会出现“对政策乱解释,执行中乱变通”,给守规矩的人造成信念冲击,最终还是落得个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给好端端的市场秩序带来混乱。如果该文观点最终只是在认识的层面对人有所触动,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马龙生(200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