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读到的两则消息非常耐人寻味。一是据11月14日《北京晚报》载文称,北京市朝阳区将在明年年初开始的例行年检中,要求企业必须持有缴纳社会保险的凭证,否则将过不了年检这一关,因此而停业也就极有可能成为现实;二是据11月10日《北京青年报》4版报道,一位热心读者为根治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而出招:只要发现小广告,首先停掉广告上发布的电话或呼机号,让广告成为废物,也就没人贴了。但当记者为此采访电信部门时却被告知:停机必须要机主持身份证等证件来电信部门亲自办理,外人不能代行。
之所以把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到一起,是因为征缴社会保险与治理垃圾小广告同样都属于社会治理范畴,同样都面临政府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前者的难度在于,征缴社会保险本属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而企业年检属于工商局,分属不同的部门;而后者同样因为清除小广告属于市容监管部门,而停机的事又属于电信部门管。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不难预料,朝阳区明年的企业年检中如果真能实现“不缴社保不放行”的策略,其征缴率肯定会是全市最高的,而实现的前提是区政府的有力协调。那么其它区县是压根还没想到这一点,还是没有魄力做到这一点?市政府是否意识到了这一招的“含金量”,从而作为经验向其它区县推广呢?而为治理小广告而为广告主停机一事,涉及到一个行业的法规问题,影响面更大一些,可能还需要层次较高的官员之间进行沟通。可以想象的是,难度虽然大了一些,但是,如果与“能够遏制小广告泛滥”这样诱人的结局相比,如果真正以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来看待这些事,这个层面的难度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从电信部门就此事的回答来看,相关领导显然还没有进行这样的沟通,或者沟通并不顺畅。如此对社会公众来说明显的好事,如果就因为部门壁垒的“夹缝”太大而不思弥补,岂不是太令人痛心了吗?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社会病”久治难愈,并非病因有多么复杂,病症本身有多么难治,而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管理部门之间种种壁垒因素,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中国已经加入WTO,对政府工作的考核刚刚开始,以全新的坐标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首先应该日思夜想的事情,部门壁垒无疑是“效率、效益”原则的最大障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足够的魄力与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在脱胎换骨中重获新生。(2001-11-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