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学新闻 |
分类: 采访札记 |
网络评论鱼龙混杂,这里摘录几条写得不错的:
这个女科学家据说是印尼华侨,去年偶然见过她的风采,她用英文主持一个seminar,很专业,令人钦佩.听说她做科研非常努力,非常刻苦,为MBE分子束外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贡献.那天因为她特殊优雅低调的气质和打扮,我问了旁边人,才知道她的一些故事.她那天穿的是白色休闲小西服配搭牛仔裤,难以想象吧,一个年进7旬的老人.
我是中科院微系统所毕业的,每天都能见到李爱珍,周末周日也从不例外。非常朴实的老太太,穿一双布鞋,挽一个硕大的布包,80年代的装束在中山公园熙熙攘攘人流中很不协调。所里好像从十几年前开始就不断为李老太申报院士,最好成绩是最后一轮被涮下;李老太的成就毋庸置疑,但目前中国的院士评审制度更有些类似于总统竞选,要有经费支撑,要有一个团队为你活动;评审委员会也是人,有限的名额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要给关系好的人;最后当选院士的人肯定是做出过成绩的,在各自的单位也是牛人,但不是所有的牛人都当选了院士,像李老太这样整天泡在实验室,要想在中国当院士,太难了。
这篇文章大大提升李老太的知名度,希望她下次好运。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评选有一套程序不错,但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更不能说没有猫腻或幕后活动,如果真那么干净,两院有必要一再申明要严肃评选纪律、遵守学术道德吗?漏选优秀人才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这件事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制度设计上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掘最优秀的人才并使其人尽其才,是没有前途的。美国社会有它自己的毛病,但它的用人制度却是世界上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