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伦科学之旅:爱情速配的秘密

(2006-04-27 22:28:10)
分类: 八卦闲话
英伦科学之旅:爱情速配的秘密
   图片说明1:怀斯曼在爱丁堡科学节网站上搞了一次爱情速配的公众投票,让公众从4位26岁的女士当中,选出对左边那位30岁的男士、机械工程师Kes最具吸引力的一位。公众选出的是右起第二位、做护士的Ray。不过,最后Kes自己挑的是右起第四位、做老师的Jan。据《泰晤士报》报道,Kes说他与Jan交谈时感觉自然,喜欢Jan与他见面时轻吻其脸颊(老外的一种见面礼节),而其余三位女士只是和他握手,额外身体接触是加分因素。Kes还觉得外表很重要,占三到四成因素。(这张照片是我从怀斯曼演讲幻灯片上偷来的,呵呵。)
 
英伦科学之旅:爱情速配的秘密
    图片说明2:怀斯曼演讲时喜欢用小魔术吊起观众的胃口。
 
    男人像铁锅,女人像砂锅。人们通常认为,男人在感情这个问题上热得要比女人快。
    不过,一项大规模闪电约会的实验却表明,更像铁锅的或许是女人。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教授最近在爱丁堡招募了100名22岁至45岁的单身男女,要求每个人与10名异性进行5分钟的“闪电约会”(“闪电约会”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相亲的一种新方式),然后决定是否愿意和对方再次见面。
    令怀斯曼惊讶的是,近一半(45%)的女性在30秒之内即做出是否与某位男性继续约会的判断,而男性的比例只有22%。这意味着,男性要想在初次见面时捕获美人芳心,必须争分夺秒,短短几句开场白就得打动对方。
    根据怀斯曼的分析,最有杀伤力的开场白是那些有趣或稀奇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吃哪种口味的比萨饼”,而那些自我吹嘘或毫无新意的话,比如“我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文凭”或“你常来这个地方吗”,换来的则通常是失败。此外,相亲时最好不要谈论电影,因为女性和男性的电影口味有很大差别;反之,换成旅游的话题就比较容易产生共鸣。
    四月上旬,应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协会北京办公室)之邀,笔者参加爱丁堡国际科学节期间举行的科学传播论坛,认识了组织这次爱情速配实验的“好事之徒”——怀斯曼。
    怀斯曼在英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做过职业魔术师,16岁时即成为著名魔术师团体Magic Circle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后来,他的兴趣转向心理学,在爱丁堡大学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他获得英国唯一的“公众理解心理学”教授职位。
    爱情速配时,有趣或稀奇的开场白容易吸引异性。而怀斯曼在从事心理学的科普活动时,遵循了类似的黄金法则——用各种生动和新奇的方式来吸引公众。
    在爱丁堡科学节上的公众演讲上,怀斯曼首先以几个小魔术吊起了观众的胃口。而他表演这些小魔术,是为了告诉观众魔术障眼的奥妙,以及魔术后面的心理学。
    怀斯曼还播放了一段两组篮球队员同时传球的录像,让观众记住其中一组队员传球的次数。观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然后,他让观众再看一次录像。结果很多人根本没有留意到,在后来那段录像里面,一个穿扮成黑猩猩模样的人中途混了进去。
    怀斯曼通过这个现场互动的心理学实验告诉大家,人们心理上存在的“盲点”,常常让那只能够带来潜在机会的“黑猩猩”从眼皮底下溜走。
    除了魔术和“黑猩猩”以外,怀斯曼的秘密武器还有不少。几天后,怀斯曼做客笔者参加的那个科学传播论坛时,展示了他从事科学传播的各种招数。
    在前年的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上,他通过网络调查了4万多人,发现5月出生的人觉得自己最幸运,而10月出生的人幸运儿比例最低。
    曾经建立“笑话实验室”网站,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约4万个笑话,然后评选出最逗人的笑话,以及最具幽默感的国家——德国。这次“实验”上了《纽约客》杂志的封面,并且被奥斯卡获奖导演约翰·扎利斯基(John Zaritsky)拍成令人捧腹大笑的记录片。
    出版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包括《幸运要素》(中国内地译作《抓住幸运四原则》)和《你发现黑猩猩了吗——在工作和生活中识别潜在机会的方法》等。怀斯曼没有访问过中国,但他这两本书已经在去年登陆中国。
    与著名科普作家、《费马大定理》一书作者西蒙·辛格(Simon Singh)合作,在伦敦Soho剧院表演惊险特技。观众投票决定他们俩当中的一人被关进类似棺材的金属笼子里,然后用电压为一百万伏的电流电击那个金属笼子。今年11月,俩人还将移师纽约,刺激纽约观众的心跳。
    这些年,怀斯曼不断挑战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或特异功能。他曾经与BBC合作,邀请一些职业“走火”高手挑战长达60英尺的炭火。那些高手个个信心百倍,以为光着脚板走火完全受其意念控制,既然他们平时可以走完15英尺,这次走完60英尺也不在话下。结果呢,不出怀斯曼所料,所有高手都铩羽而归。
    ......
    有学者对怀斯曼嗤之以鼻,认为他做的许多事情不过是在哗众取宠,缺少科学含量。
    怀斯曼对此却不以为意。如果公众对科学望而生畏,科学含量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例如,在伦敦Soho剧院观众的尖叫声中,他可以借机一改科学枯燥乏味的形象,现身说法地解释一个科学现象——那个金属笼子实际上是一个“法拉第笼”,电荷分布在接近笼体的外表面,笼体内部电位则为零,并无危险。
    而且,怀斯曼说,他在学术上已经建立一定地位,不用担心别人说三道四。他先后发表过4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
  怀斯曼这次在爱丁堡科学节上组织闪电约会实验,也不仅仅是逗人一乐。他为那100名单身男女设计的调查问卷相当规范。接下来,他打算做进一步的研究,然后发表学术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