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西级索后王晁村陈氏祖碑

(2019-09-07 11:24:05)

      滕西级索后王晁村陈氏祖碑2019年春天赴滕西滨湖李村、马村带寻碑,虽没找到王东槐墓碑,却意外在东马村后(北)废弃提水站墙基上发现了王东槐长孙王铁崖(号)墓碑,又在村南石桥下找到明代古石井村(今李村?)观音、关王“双祠落成记碑”,可知今滕西滨湖一带古来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返程时路过级索镇后王晁村,又在村北路西新建的“陈氏宗祠”旁发现几块躺倒的古碑,上前一看,是清代陈氏祖碑,能看清文字及落款的有以下几块:

1、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墓碑;

2、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陈克明墓表碑,“辛卯恩科举人、原任长山县教谕黄来麟撰文

3、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皇清例封儒林郎陈公讳利仁字和亭暨德配杨安人之墓”碑,“邑庠生杨四照题”;

4、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墓碑;

5、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清授儒林郎陈大公讳萃珂字鸣銮配李安人墓”碑,“光禄寺署正、儒学训导、廪贡生黄以元题”。

其中,咸丰六年碑为《敕授登仕郎子照陈先生暨德配黄孺人合葬墓表》,墓主为陈克明,字金辉,号子照。碑文较长,文字撰者是清朝滕县著名的“北门里黄家”举人黄来麟,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以“大挑一等”任山东长山县(今邹平)教谕,也是滕地著名的文人,著有《敝帚文集》、《于喁斋诗集》传世。

碑文记述了生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卒于嘉庆三年(1798年),享年64岁的滕西陈明,曾在河南当官(查《滕县志.选举》中未有记载),做出政绩,后告归乡里:“先生幼肄(yi)诗书,既壮,以从九职筮仕河南,署兰仪县少府,时河决…即授阌(wen)乡(今灵宝县)尉。河又决金龙岗,效力如前,而勤劳倍之。工竣,督宪方以车劳保荐,而先生终养之志已坚矣。告归时,阌乡民献衣繖(伞)送者塞途…故感恩如此。家居不履公门,事两亲恂恂然,孺子出入里巷,虽暮夜必舍车…乾隆丙午(1786年)岁饥,招族邻饿者百数十人食以稀粥……出前债券数千贯,聚焚之,负者感泣……”曾匿名帮助本家族品端学优的陈道远“纳粟入监”以求学,并说“吾以励吾族之肄业弗力者…吾每以读书不终为恨,计为侄辈延师,修脯费需若干…厥后先生从子(陈)应遴、从孙(陈)暚、从曾孙咸登,联迹膠庠,人谓皆先生力矣”……这位乐善好施、开明向学的陈姓官员,后来还曾参与“接驾”南巡的乾隆皇帝,“蒙赐缎二端…乡里荣之”。他因官得以貤封父母,其“德配黄孺人,系出河南名门,孝事翁姑,和姒娣(si,di),轻财好施…长男监生(陈)应诏…次男监生(陈)应诰,孙…曾孙……”

该碑文由当时滕县著名黄举人撰文,“优廪膳生”仇某篆盖,“廪膳生员”孟某书丹;另一块民国碑则由滕县著名书法家黄以元书写,且石碑雕龙刻画,制作精美,显出当年陈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

新建的陈氏宗祠坐北朝南,在S104省道济微路西旁的水域中填土筑台而建成一处封闭的院落,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只是大门紧锁未能进入观看,门口卧倒陈利仁以及陈萃珂墓碑,祠堂东墙垛放几块古碑,想是从家族墓地运来还未来得及重立……

对于滕西王晁陈氏,一直了解不多,查《地名志》对于前、后、东、西4个王晁村的介绍,也没有提到陈姓。王晁是滕西靠近湖边一带的古村、大村,传说汉代即建有阳城;隋朝时隋炀帝龙舟巡游曾于此建行宫,又名炀城;据前王晁村中《创修天齐庙碑》记载“该村原名石井村”,唐代杜氏迁石井村前建村,明初,村名沿为王晁。元末,秦氏由沛郡迁滕西王晁,明初孙氏迁来,后分成东、西孙庄,今称为前、后、东、西王晁,总人口达1.2万人。

滕州古籍收藏家杨其东先生搜集滕地家谱较多,著有《古滕族谱提要》书稿,内有《古滕陈氏族谱》简介,提到“陈氏原籍山西洪洞县,明初迁滕,始祖为昆仲二人,陈敬居滕西后王晁,另一祖失名居东龙岗。因兵荒马乱,族人各自逃亡,故长幼失序,无从考据,此为后王晁陈氏支谱”——正巧,杨先生提到的这套后王晁村陈氏支谱所记,也正是今年春天我在后王晁村寻访到的陈氏宗祠及古碑内容,从而将古籍记载与田野调查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二重证据”。 《古滕陈氏族谱》简介中列有历次修谱时间及纂修人员,从该记载看,《陈氏族谱》(抄本)修创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编撰者是第十一世陈为毅;到嘉庆十四年(1809年)第二次修谱(抄本),纂修者是第十四世陈蔼、陈应遴,其中,这个“陈应遴”的名字,见于现存咸丰六年碑碑文中:“厥后先生从子(陈)应遴、从孙(陈)暚、从曾孙咸登,联迹膠庠”, 证明陈应遴是咸丰碑墓主陈金辉的“从子”——古籍与古碑记载在此对应起来!第三次修谱(木刻)是同治四年(1865年),纂修者是第十五世陈驭心;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四次修谱(石印),纂修者是陈氏第十八世“豫”字辈四人;1962年五修族谱(油印),参与者有陈氏第十七世“萃”字辈数人,与民国碑墓主“陈萃珂”相对应……

      至于咸丰六年陈金辉墓表碑中未能识读出来或满灭的部分碑文,或能从《古滕陈氏族谱》中找到该碑文的原稿——陈氏礼请滕县“北门里黄家”著名文人、举人出身的黄来麟为本家族成员撰写碑文,其原稿应该收录进入家谱中!再或者,黄氏本人的《敝帚文集》中或也有收录,待以后查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