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

(2018-03-16 11:42:58)
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

现存地点:岩马水库东岸陈山村南龟山顶

立碑年代: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

距今时间:246

碑文撰者:滕右太学生闫尚召敬撰、滕左听水渔人刘万俭书

滕州东北岩马水库是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水波万顷,湖光山色,一派大好风光。水库原址也是今城(荆)河——古漷河河道的上游,1960年建成储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库东岸旧《滕县志》所记载的“麞山”——今张山诸峰紧贴水面耸立,北瞰越峰,东连牙山,西映湖面,潋滟叠翠,山高水长……

张山北侧,陈村南边一座乌龟形的小山包上,今存观音庙遗址,坐落在向北伸出的乌龟头顶上,庙宇已毁,被盗墓者挖成两处深坑,只剩山门墙基以及残碑数通,茕茕孑立,东倒西歪在夕阳余晖中……实地察看仅存石碑4块,分别为:

1、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碑文完整,立在东侧;

2、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创建封山碑记》,断成两截,扔在庙外草丛中;

3、嘉庆七年即1802年《重修三官火神庙碑记》,立在西侧,半截埋入碎石中,碑文清晰可读,背面“作善降祥”碑额下刻附近村庄捐助人名;

   4、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碑文完整,躺在地上。

其中,乾隆年间封山断碑仅能读出部分文字,碑额题为“万古流传”,碑文记述了该庙所供神灵以及为保护古庙而封山植树的情况:

滕邑之东北艮六保陈家山古有玉帝、三官、观音、火德诸圣,庙貌巍峨,每赞古番之胜地,峻岭映漷,拔乎群山之叠翠。弟因羽化住持道士夏高学曾于山中以及围绕墙植樵草林树不计其株,曾于乾隆三十七年经众村公议…未及勒碑,书立木牌…封山碑记,以垂不朽,以壮观瞻。”碑文中有四至保护范围:“东至南北路(今S245省道店韩路?);南至赶牛路;西至羊栏(今已没入水库中);北至山根(龟头北悬崖下)”。落款为“住持道人曷云程”。

由这段碑文我们可以读出大量信息:首先,自清代初年起今岩马水库区域属于当时滕县辖区下的“艮六保”,今冯卯、欧峪、店子等地皆在此内,直到嘉庆年间才改为礼六区,碑文与《滕县志》记载一致;其次,该庙供奉神灵众多,仙、佛同堂,僧、道并列,香火旺盛,应是当地的祭拜祈福中心;第三,该庙立于古漷河东岸,“庙貌巍峨”,群山掩映,绿树环绕,也是古滕地区的一大景观胜地;第四,该碑与前6年即乾隆三十七年闫尚召所撰的《重修白衣观音堂碑》相呼应补充,记述了二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间的一次寺院重修及封山育林的过程,当时由“刘李氏、刘方氏”等当地女性牵头集资重修的观音堂,不但供奉观音佛像,还塑有“眼光菩萨”、 “送生娘娘”等女性专拜土著神像,香火旺,接地气。重修观音堂时该庙小道士“云程”尚是“住持道人李尚贯” 的徒弟,6年后已接班升为“住持”并在《封山碑》上落款。

该碑文作者闫尚召,字策轩,号东山、东蒙山人,清代岩马村人,当地尚存其故居,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卒于嘉庆年间,清道光版《滕县志》载有其传,记他“经传子史,旁及方技,靡不究极,尤笃好诗词歌曲……”生前著有《东蒙诗》八卷,词五卷,文赋五卷,当地多有其撰写的碑文,另如水泉龙峪龙泉寺碑等……

乾隆三十七年闫尚召所撰的碑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多用排比、对仗和典故,然文胜于质,实际记载有用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不多:治东陈家山者,峰突如拳,河环若带,朝岚横锁,直拍蟠龙;夕霁平开,遥朝落凤。风吼潮音之洞,洵哉欲界化城;石攒普陀之岩,展矣尘寰仙地。有观音菩萨一庙,配送生、眼光二神……”倒是晚6年后所立的《封山碑》行文质朴,叙述具体,记录了当年有关该庙的许多情况。另一块嘉庆碑被土石掩埋了底部,但仍能读出上面的碑文,大致记述了嘉庆年间另一次重修三官、火神庙的情况:“尝观先王之治天下也,必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事有专司而后治功成…分而司之者矣。故任其责者,或名之以为官,或称之以为神,此三官与火神…亦知其功德之必不可忘乎。设天而无官,则阴阳愆而风雨不调…陈家山…倾圮,有李志宏、方文化诸公结社积财,慨然修举,使报德之诚相衍勿替……”

年代最近的光绪碑被推倒在地上,碑帽、碑座尚存,碑身完整,碑文清晰:“滕之东北有龟山焉,上有白衣观音堂一座,代远年湮,风剥雨蚀,法像倾圮而不整,金壁剥落而无光,乡人目击心伤,以为欲重修而力不给,欲坐视而心不忍。废莫能兴,其将何以肃神祇、壮观瞻、昭兹来许乎?于是竭力重修,广募善信,合众志以成城,聚资以劝事,大兴土木,鸠工庀材,俾庙貌复整,峰峦相映,栋宇增辉,装塑神像,焕然一新,由是人心安而神灵妥兮……”

这段碑文,似乎也是说给当代人听的:面对有着数百年香火的古庙遗址被挖成深坑的惨像,再对照当今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的现状,观者可有“目击心伤”的触动进而有所思乎?

关于古庙所在的龟山,除光绪碑上提到该名外,清初滕籍进士黄兰森在其《安陵记》(载清道光版《滕县志.艺文志》)一文中也有提及。今安陵村位于龟山西北不远处,东与陈山村隔河相邻,前瞰岩马水库,是明清时期滕县世家大族北门里黄家的祖茔所在地。黄兰森的这篇文章,就是记述他和弟弟黄蕙森于清顺治十六年即1659年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前来安陵上坟的游记,文中写道:“登(安陵村)宝子岭,纵观山川云物,宝子岭下即先祖之兆,岭环之……岭之左曰龟山,其形伏;右曰蛇山,其状驰;前之东曰旗山,如建大旂以旆;西曰鼓山,厥类灵鼍之鼓;一曰驻驾山,世传唐文皇征高句丽驻跸于此……”

三百多年前这篇游记文章所记当地山川景物,与今日所见大致不差,只是新建的水库积水淹没了黄家老林,听黄家后人说前几年干旱时露出了墓门及石碑,直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